公诉职权均不可与法律监督混为一谈: 其一,根据上文论述,在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政体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三种不同权力相互独立并相互制约,国家权力关系表现 辩证的把握,以切合刑事司法改革的要求并与我国特有的宪政结构理念相协调。司法改革必须以法制理念与宪政理念为基础,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501.html -
了解详情
和社会稳定有序。 一、怀柔刑事政策提倡之理论基础 怀柔刑罚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道义、法治和宪政三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谦抑精神下通过慎刑维护国民自由是其道义 得以彰显刑罚作为社会统制措置中的一种外在制度化力量,应处于谦让节制的立场。这就需要探求刑罚结构的功能变化以适应谦抑理念的要求。怀柔刑事政策所蕴含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26.html -
了解详情
制定宪法的活动。 当然,从本体论意义上看,诏书中的宪法、宪政等词汇与当时西方社会普遍使用的宪政(立宪主义)等概念之间存在着价值内涵与规范表述上的差异 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围绕现行宪法的一些特定问题进行批判性反思,使得宪法文本在规范上和实践上趋于更加完善。而在宪法结构和规范内容上,1982年宪法都获得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71.html -
了解详情
重要的还有这样一个历史,它所争论的是必须有什么样的制度结构和程序,这些价值才能在实践中实现并相互和谐。{8}(P1)因此,未来政治学应秉持政治哲学追求好生活 设想的但从未实现过的制度中的具有普遍性的东西。比如说对绝对权力的限制。所以新宪政论会研究在一个理想的宪政制度中限制绝对权力的滥用应包含哪些因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899.html -
了解详情
和可设想的但从未实现过的制度中的具有普遍性的东西。比如说对绝对权力的限制。所以新宪政论会研究在一个理想的宪政制度中限制绝对权力的滥用应包含哪些因素。这样一来 ,而且它的统治原则或正义概念被视为决定整个结构的核心; (2)政治活动的动机不能被降低到或化约到纯粹的个人利益,而应追溯到人们对于正义本身的关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443.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67页。 [44] 张锐智:《黄遵宪日本国志中的宪政思想及其影响》,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2期。 [45] 同上。 之间的合理关系,过分强调了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形成与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当然,结构上的前后顺序问题,在当时看来也许只是一种形式问题,并不具有实质性意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429.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67页。 [44] 张锐智:《黄遵宪日本国志中的宪政思想及其影响》,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2期。 [45] 同上。 之间的合理关系,过分强调了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形成与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当然,结构上的前后顺序问题,在当时看来也许只是一种形式问题,并不具有实质性意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20.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事实如何影响和改变宪法各要素进而创设作为整体的、新的宪法结构宪政秩序的过程。这凸现了宪法社会学研究的特有的思维特征,即外部视角、整体思维和动态 文化模式理论担纲了对宪法现象进行整体和综合研究的具体的分析框架 2]。 人是文化的存在物,人正是作为一定文化体系中的具体存在才获得自己真正区别于自然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469.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事实如何影响和改变宪法各要素进而创设作为整体的、新的宪法结构宪政秩序的过程。这凸现了宪法社会学研究的特有的思维特征,即外部视角、整体思维和动态 ,文化模式理论担纲了对宪法现象进行整体和综合研究的具体的分析框架[2]. 人是文化的存在物,人正是作为一定文化体系中的具体存在才获得自己真正区别于自然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323.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事实如何影响和改变宪法各要素进而创设作为整体的、新的宪法结构宪政秩序的过程。这凸现了宪法社会学研究的特有的思维特征,即外部视角、整体思维和动态思维 ,文化模式理论担纲了对宪法现象进行整体和综合研究的具体的分析框架。 人是文化的存在物,人正是作为一定文化体系中的具体存在才获得自己真正区别于自然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7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