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承担证明责任的问题,在我国尚无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也不统一,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明确予以规定。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方就原告(控方)证据取得的合法性 或者疏明(稀明)对象。对于控方严格证明和证明的事项说来,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应当是超出合理怀疑(英美法系)或者高度盖然性(大陆法系),而对于被控方的自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76.html -
了解详情
追求,而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承担追诉犯罪的职责,是诉讼的一方,因此与诉讼的结果有直接的诉讼利益。②《刑事诉讼法》没有直接规定证明人责任的承担者,但是,通过刑事 侦查人员可作为法官传唤的证人对象。交叉询问是兼听的方式,是充分认识事实的基础,查证属实其实是通过交叉询问的方式,排除合理怀疑,确立法官内心的确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252.html -
了解详情
D。 本题的答案不是没有合理怀疑。 二、分析工具 逻辑类比递推是类比推理与逻辑递推结合在一起的逻辑推理。 类比推理由两个对象某些属性的相同点或相似点推知 不是疑点案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该案不属于监护的类型。 我们知道,监护关系的有无是疑点案例与类比案例的唯一区别,既然监护关系不是本案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232.html -
了解详情
,因而可以类推(analogy)为社会学的要务,这都是值得怀疑的。法律社会学至少有更有前途的问题可研究。不仅要描述和预测--如果可能的话--个体创制 那部分人制定的。 由于所有的法律源自主权者,那么主权者自身则并非法律的对象。奥斯丁的理论的一条重要原则即主权者权力(sovereign power)是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26.html -
了解详情
论争以大民法观点的胜利而在形式上暂告结束。民法通则第二条关于民法调整对象的规定,完全采纳大民法的主张 [45],确定了民法在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 的转变 现今的中国民法学,对于外国民法制度和理论,不是盲信盲从,而是敢于怀疑,敢于自己决定取舍。例如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被认为是德国民法最具特色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65.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一项要求与享有一项权利全然无关。第二,有些权利如被当作要求,肯定是值得怀疑的,如虽然我们享有大笑、期望或感到愉悦的权利,但如果将它们作为要求提出来 。这样,权利本身的存在就不受外在干预,不依赖所要求的对象而存在。同时也表明不会因为一个人有某种要求就享有某种权利。还有的论者从权利来源的角度支持“资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23.html -
了解详情
作者(author)的权威(authority)相对化,反过来突出了作为制作和解释的对象的文本自身。它设定文本与文本之间存在着错综重叠的关系(intertextuality), 术用则反法,法用则反道,道用则无为而自治”,颇有规范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环环相扣、衔接自如、动态均衡的思想境界。阅读《法律答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54.html -
了解详情
文化的根本区别及其重视“差异最大化”,以至于容易将法律文化这个本来是构建出来的研究对象实体化,并根据这种实体化的差别势必从学理逻辑上得出中西法律文化完全无法 这种分析也许忽视了“现代” 价值、观念、制度对生产关系的反作用。 这两种怀疑和批评都有道理,但未必精当。这一进路其实并没有赋予——仍然以中国传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24.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在18世纪,版权的合理性受到怀疑。反对版权者认为,不可占有的对象无法成为财产权的基础。回应这种观点的思路之一,是重新提出 争论的焦点是“版权应否获得永久性保护”。反对者将版权与专利权进行类比,认为专利权有期限限制,版权也应该如此。赞成者把器具、书籍、机器分别作为体力劳动成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40.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陌生化技巧无疑是判决取得合法性的支撑之一。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展开。因为法律调整的对象就是人类世界,它比其他学科更能够直接适用于人类社会,不理解和赋予人类行为 的奠基者笛卡尔的体系中,历史是没有容身之地的。理性主义远离历史领域,怀疑历史而且对历史持否定态度,摒弃和排斥历史。不能被严格证明或者还原为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