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欠缺很多必要的要素⑽。例如,阶层犯罪论体系中的罪责要素一般(但不总是)包括期待可能性要素、预防必要性要素,等等,但是在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找不到对应的要素。 作任何修改的情况下,有选择地引进德日刑法学中的一些有用的理论(如期待可能性理论)。但是,他们没有看到,即便直接引进了这些理论,也没办法将其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9108.html -
了解详情
、更不能大于所保护的权益。[1]应当引入法益比较原则,同时考虑行为人的期待可能性。在一般情况下,凡是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小于所避免的损害的 超过一般国民预测。换言之,不论类推方式或者采行扩张解释之方式,只要属于有害国民预测可能性的刑罚法规适用,则终将被认定为有违罪刑法定原则。[19]为此,需要通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58.html -
了解详情
涉案医院判处罚金可能导致其经营困难或者存在医院通过提高医疗服务或者药品价格转移成本的可能性,则可以在认定法院有罪的同时,对之发出缓刑令,要求其以金钱 规定的组织、策划与实施者,无需这一要件。 ⑾就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从期待可能性的角度作出解释。例如,医院院长指令办公室职工与非法中介联系,提供受体信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4256.html -
了解详情
的关系上进行把握,即非难行为人的前提在于行为人同时具有责任能力、故意或过失和期待可能性之外,行为人还必须具有违法性意识。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故意是指认识到 村支书甲,他作为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的基层管理人员,完全具有认识违法性的现实可能性和对行为的法的性质进行考量的契机,而且其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7570.html -
了解详情
正犯与共犯的区分标准在于被利用人是否属于实现犯罪的规范上的障碍。考虑法秩序,如果将具有期待可能性者作为工具实施犯罪,那么就成为实现犯罪的规范障碍;反之,如果被利用者不具备期待可能性,不能成为规范障碍,利用者利用他人实施犯罪行为就像自己亲自实现犯罪一样,足以认定其行为的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6555.html -
了解详情
在有其他解释路径并且可以得出合理结论的情况下,就应当选择其他解释路径,而不要期待修改刑法。况且,按照上述学者的设计,刑法分则要增设20多个关于事后抢劫罪的 的一种本能,也是没有道理的。按照这种观点,事后抢劫的行为人实施暴力是缺乏期待可能性的,这难以被人赞成。此外,这种观点实际上以对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693.html -
了解详情
和目的等主观要素、行为的有责后果以及行为人行为时的精神状态:法律认识错误以及期待可能性等狭义的罪责程度;同时,行为人行为时的人格表现、行为人的事后态度对于罪责也具有意义,量刑时应予考虑。[41]而保安处分以行为人未来实施犯罪的可能性为基础,因此,适用保安处分时应着重考虑两点:一是预测适用对象是否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309.html -
了解详情
和目的等主观要素、行为的有责后果以及行为人行为时的精神状态:法律认识错误以及期待可能性等狭义的罪责程度;同时,行为人行为时的人格表现、行为人的事后态度对于罪责也具有意义,量刑时应予考虑。(41)而保安处分以行为人未来实施犯罪的可能性为基础,因此,适用保安处分时应着重考虑两点:一是预测适用对象是否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216.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论取代心理责任论,罪责理论通过应受谴责性、可非难性这样的价值标准向期待可能性理论发展。 可见,新古典体系从绝对的价值之学出发排除事实在刑法学理论 举止的时候,如果按照规范的秩序任务国家可以对行为人处以刑罚⒆,罗克辛在坚持期待可能性作为罪责要素、反对个体工具化而要求严格遵守罪责原则的基础上对这一观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8122.html -
了解详情
其以故意的刑事责任来处罚的依据;限制故意说认为不是违法性认识而是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是犯罪故意成立的条件。只有当违法性错误不可能回避时,才能阻却故意。但是 漏洞较大;还有一种责任说的支持者认为违法性意识的有无与故意的成立没有关系,但与期待可能性有关,在欠缺违法性认识时就不存在对行为人的合法行为的期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82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