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已渐成气候的大背景之下,在理论与实务对阶层化体系内部问题的研究日趋精细的诉求前提之下,在联系犯罪论体系的意义上讨论主观要素的性质,显然极有必要。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就是犯罪故意。在此,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其实就是日本刑法理论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5127.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论体系以其对称性和辩证性深深吸引了我,成为我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刑法学研究的主要分析工具。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从日本传入了三阶层的犯罪论 的准确性。例如,对于不满14周岁的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问题,不满14周岁当然是不具备刑事责任年龄的,因而不可能构成犯罪。那么,能不能说对于指控不满1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9174.html -
了解详情
作用,而决不能与杀人行为本身相提并论。教唆或者帮助他人自杀等自杀相关行为不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根据罪刑法定原则,不应以犯罪论处 )》2004年第4期,第193页,等等。 ⒀刘明祥:《脑死亡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现代法学》2002年第4期,第63页。 ⒁熊永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002.html -
了解详情
概念、观念和判定标准上进行全面考察。一、被害人过错概念的界定在对被害人过错问题研究中,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被害人过错的概念。有学者认为“被害者过错是 行为之时,如被害人与加害人互殴;还有可能发生于犯罪行为之后,如由于被害人延误治疗的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更大的伤害后果。” [23]具有时间的特定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0615.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都作了明文规定,司法机关应当依法予以认定。这里存在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某些犯罪刑法并未规定为单位犯罪,但在现实生活中都存在着因为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 单位犯罪是指主观罪过由故意构成的单位犯罪。单位犯罪的故意具有不同于个人犯罪故意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在单位犯罪中,这种犯罪意志是单位的整体意志。正是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0215.html -
了解详情
。 一、危险驾驶罪的罪过问题 由我国《刑法》第14条故意犯罪和第15条过失犯罪的规定推导出来的事实犯罪故意和事实犯罪过失有结果本位主义倾向,已经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作者介绍】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刑法和外国刑法 【文章来源】《法律科学》2012年第5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998.html -
了解详情
各行为人之间有无主观上的犯意通谋为纽带,以各行为人之间的行为是否受同一个共同犯罪故意支配为要求加以衡量认定的。我们以河南省原副省长吕德彬杀人案为例。新乡市 正犯即为实行犯。⑻但是把正犯放在中国刑法学的语境中加以考察研究,我们认为还是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与商榷。 第一,我们认定大陆法系刑法中正犯包含的两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5821.html -
了解详情
中,还有故意与过失的区别。《唐律疏议》认为,有的犯罪人只有故意才构成了犯罪,不存在过失的问题,比如谋反和谋大逆犯罪都是如此。但是,有的犯罪则只能有过失 进程。首先,从机构和师资方面来弘扬儒家学说。唐太宗执政以后,便建立了具有从事研究和教育儒家学说职能的弘文馆,还召募了一批儒士、学生,弘扬儒家学说。(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709.html -
了解详情
数次犯罪受3月以上自由刑之执行而其现在所为者系法定自由刑之故意犯罪。依其犯罪之种类及情况,堪认为以前科刑对之未收警戒之效者。与上述 35页。 [39]同前注[16],第409页。 [40]苏彩霞:《累犯司法实务若干疑难问题研究》[J],《法学家》2002年第3期。 [41]张平、谢雄伟:《我国特别再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311.html -
了解详情
数次犯罪受3月以上自由刑之执行而其现在所为者系法定自由刑之故意犯罪。依其犯罪之种类及情况,堪认为以前科刑对之未收警戒之效者。与上述 35页。 [39]同前注[16],第409页。 [40]苏彩霞:《累犯司法实务若干疑难问题研究》[J],《法学家》2002年第3期。 [41]张平、谢雄伟:《我国特别再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3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