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司法机关依法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成为侦查、起诉对象的人,即使事后被法院认定无罪的,也属于犯罪的人。即使暂时没有被司法机关作为犯罪嫌疑人,但确实实施了 并不知情。对乙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17] 作者认为:(1)根据前述分析,乙的行为不可能构成事后抢劫的共犯。(2)由于甲的盗窃行为已经既遂,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61.html -
了解详情
了甲遗忘的上述物品,随即拿走藏在自己的衣柜中。对该服务人员的行为该如何认定,盗窃罪说和侵占罪说相持不下,多数意见主张甲的上述物品属于遗忘物,服务 ,而且,行为人具有利用侵害占有结果的意思的场合,可以将侵害占有行为和取得财物行为整体上评价为一个盗窃行为。笔者认为,整体考察说值得商榷。 整体考察说在以下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479.html -
了解详情
暴力行为,以阻止张某呼救,然后逃逸。一审法院以董某的先行盗窃行为转化构成入户抢劫罪,依法判处10年有期徒刑。 [案例4]2013年5月17日19时40分许 ,并未考虑犯罪的完成形态如何。因此借用这一司法解释,盗窃的预备、未遂、中止等未完成形态只能依法作为量刑情节考虑,并不影响次数认定,并且可以作为多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3419.html -
了解详情
自主意志之人,不知是如何被作为工具利用从而支配其犯罪的,而判决理由为加强胡利平成立盗窃正犯的论证,其中又似乎是在以不法所得利益作为认定正犯的理由。然而, ,具有教唆行为。同时,胡利平具有唤起谈永刚犯意的故意,也具有使谈永刚盗窃行为既遂的故意,满足了教唆犯必须具备双重故意的要求。[54]此外,胡利平、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6622.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可商榷之处。首先,关于扒窃场所讨论的重点不应在于是否坚持公共场所,而在于如何界定公共场所。关于在公共场所扒窃的研究应当着眼于公共场所范围的界定。无论是从扒窃入刑的 两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最高司法机关在对该解释中的多次盗窃进行解读时指出,三次盗窃行为并不要求均为未经处理的,如三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7446.html -
了解详情
正犯的脱离为主线,展开对共犯关系脱离问题的探讨。 一、案例引发的思考:如何认定共(同正)犯关系的脱离 共犯关系的脱离是指在共同犯罪的任何阶段, 仍然在屋外放风守候,因此内心极为安心,正是在这种安心感的持续促进作用下顺利完成了盗窃行为。可见,脱离者的脱离意思是否为其他人所知道或者说所了解,并不是如有学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907.html -
了解详情
正犯的脱离为主线,展开对共犯关系脱离问题的探讨。 一、案例引发的思考:如何认定共(同正)犯关系的脱离 共犯关系的脱离是指在共同犯罪的任何阶段, 仍然在屋外放风守候,因此内心极为安心,正是在这种安心感的持续促进作用下顺利完成了盗窃行为。可见,脱离者的脱离意思是否为其他人所知道或者说所了解,并不是如有学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361.html -
了解详情
的结论,这恐怕难以让人接受。实际上,周某隐匿赃物的行为应认定为事后不可罚行为。同理,犯罪嫌疑人将盗窃所得的赃物交由他人保管,当其向保管人索要时,保管人拒 叶文言、叶文语等盗窃案窃取被交通管理部门扣押的自己所有的车辆后进行索赔的行为如何定性,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第二庭编:《刑事审判参考》(总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172.html -
了解详情
了客人而不能实行,终于在11个小时之后杀死被害人,这也被认定为事后抢劫罪。但是行为人实施盗窃行为后逃跑,在离现场只有200米的地方,偶然遇到了警察质问 共识,没有什么争议,那么关于事后抢劫的另外几种形态呢?是不是都存在?如何判断? 对于预备犯,事后抢劫没有存在的余地,因为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事后抢劫必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85.html -
了解详情
15周岁,不符合盗窃罪的主体要件,故对其所实施的盗窃行为不应定罪。而只能对其后实施的重伤警察行为负责,构成故意伤害罪。 然而,准抢劫罪作为一种具有 上的减损,也可构成抢劫罪。 其实,对于刑法289条规定的抢劫罪,在司法认定中比较易于掌握。一个比较容易产生争议的问题就是:行为人在对被害人实施伤害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9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