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条规定:法院作出判决时,应当斟酌口头辩论的全部旨意和调查证据的结果,依据自由心证判断对于事实的主张是否可以认定为真实。由此可以得出如下两点结论: 辩论原则重述》,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 [11] 王亚新:《刑事诉讼法中发现案件真相与抑制主观随意性问题》,载《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61.html -
了解详情
这些国家法律的正式渊源,判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即使法官准备在其思维和判断过程中借鉴判例的经验,也不会仅仅关注某一个或几个案例,更不会在判决中予以引用 有任何盈亏,依照公平原则,裕正公司应按比例承担。于是一审法院希望华铝公司提交证据证明其盈亏情况或交付审计,但华铝公司拒绝。一审法院据此认定华铝公司对盈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09.html -
了解详情
这些国家法律的正式渊源,判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即使法官准备在其思维和判断过程中借鉴判例的经验,也不会仅仅关注某一个或几个案例,更不会在判决中予以引用 有任何盈亏,依照公平原则,裕正公司应按比例承担。于是一审法院希望华铝公司提交证据证明其盈亏情况或交付审计,但华铝公司拒绝。一审法院据此认定华铝公司对盈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08.html -
了解详情
法系证据制度比较论》,载《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4期,第57页。 意大利大概是少数在法律中对证据的合法性做出正面规定的国家之一。其《刑事诉讼法》第 的直接言词原则侧重于法官对证据的审查。这也反映了当事人主义诉讼制度和职权主义诉讼制度的差异。对于此种认识,笔者抱有进一步商榷的立场。具体文章可参看张卫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373.html -
了解详情
。 (1)明确争议焦点。 心证公开对法官驾驭庭审尤其是对证据的审查判断能力和分析说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庭前准备工作也就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可在 人大法工委的委托,已经开始了民事和刑事证据的立法工作,《民事证据法(草案初拟稿)》已经出台,因此制定出我国高质量的证据规则已为期不远。 (四)当事人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586.html -
了解详情
法系证据制度比较论》,载《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4期,第57页。 意大利大概是少数在法律中对证据的合法性做出正面规定的国家之一。其《刑事诉讼法》第 的直接言词原则侧重于法官对证据的审查。这也反映了当事人主义诉讼制度和职权主义诉讼制度的差异。”对于此种认识,笔者抱有进一步商榷的立场。具体文章可参看张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48.html -
了解详情
份阅卷,无论庭前还是庭后,但案件毕竟是案件,如果 有立案庭确实有效的审查,他们就完全可以集中精力思辩于庭审公诸于的证据,并 从中找出定罪量刑的之依据 对人民检察院这种自侦自诉的案件,其侦查和审理活动是外于无人监督状态,在人 民检察院还未彻底脱离侦查权之前,作为人民法院对这类刑事案件的审查立案是完 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3.html -
了解详情
(1)明确争议焦点。心证公开对法官驾驭庭审尤其是对证据的审查判断能力和分析说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庭前准备工作也就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可在庭审 人大法工委的委托,已经开始了民事和刑事证据的立法工作,《民事证据法(草案初拟稿)》已经出台,因此制定出我国高质量的证据规则已为期不远。(四)当事人的法律意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37.html -
了解详情
了庭审的质量,严重地干扰着审判人员对证人证言、鉴定结论这些证据的审查判断,甚至有许多证据的证明力失去其真实性,难以实现公正审判。鉴于这些问题,笔者主张,要 判决变更为有罪判决,出于保护人权的考虑,一方面要限制在刑法规定的追究刑事责任的时效期内,另一方面考虑到证据的保存和证明能力,多数国家都是以无罪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63.html -
了解详情
即是否具备犯罪构成而展开,司法实践中的活动表明,只有犯罪构成才是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而且这一标准也为证据的调查和运用指明了方向,具有简明扼要、操作性强的 和有效率为证明标准,即在诉讼中,必须按步就班,法庭审查判断的证据必须是合法的,保证非法证据不进入审判程序,审判人员自觉遵守审判纪律,公正地对待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