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款规定危险驾驶罪中的“道路”适用这一规定。需要说明的是,实践中对如何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存在不小 重的规定或者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关于“曾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的”。在《意见》起草过程中,有的部门建议对酒后驾驶机动车受过行政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1120.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委托人。《刑法》第13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00)33号】(以下简称《 情节确定量刑起点,又如何确定基准刑? 首先,应该确定适用哪一个法定刑幅度。行为人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重伤三人、轻伤多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依法应该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4267.html -
了解详情
情节确定量刑起点,又如何确定基准刑? 首先,应该确定适用哪一个法定刑幅度。行为人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重伤三人、轻伤多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依法应该在 。以不同基本犯罪构成事实来确定量刑起点,最终确定的基准刑也不相同。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的意见是:确定具体犯罪的量刑起点,以基本犯罪构成事实的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0573.html -
了解详情
政策的价值目标为其指针,但法治国家中的刑事政策并非以有效追究和打击犯罪为其唯一目的,除此之外它还旨在保障公民的基本自由和人权免受国家刑罚 判断理性的一般人能够按照注意义务的要求认识和避免法益侵害结果;在责任阶段则应当判断具体的行为人个人能否履行该注意义务。(Vgl. Schonke/Schroder/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700.html -
了解详情
地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刑法在缓刑适用的规定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本文试对如何完善我国缓刑制度提出管见。 一、对缓刑适用形式条件的完善 缓刑适用形式条件 。设立法人缓刑制度,可以在不对市场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对构成犯罪的法人进行刑事追究,这就使法律的贯彻实施有了可能,也就能够树立起法律的权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20.html -
了解详情
主观归罪之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是我国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如何认定抢劫数额巨大时贯彻这一原则,成为解决认定抢劫数额巨大是否存在既未遂或既遂 大的财物为目标盗窃未遂的情况下,由于犯罪数额不能确定,一般不能以盗窃罪追究责任。但该条规定排除了盗窃罪必须以数额为构成要件之一的标准,从另一方面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78.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即使被判处缓刑人在缓刑考验期间因再次犯罪而被撤销缓刑,也不得追究其判断失误的责任。当然应同时规定,审判人员如果不严格按照刑法规定的适用缓刑的条件对 在缓刑立法中加强缓刑与保护管束制度的配合,已成为主要趋势。我国目前刑法、刑事诉讼法规定缓刑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其弊端已如前述,我们应总结经验教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77.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的”才能适应缓刑。从理论上将,这是适应缓刑的实质要件和核心内容,而如何判断“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法律未作进一步规定,而由法官根据案情进行预测 ,即使被判处缓刑人在缓刑考验期间因再次犯罪而被撤销缓刑,也不得追究其判断失误的责任。当然应同时规定,审判人员如果不严格按照刑法规定的适用缓刑的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02.html -
了解详情
逃逸的主观认知是明知发生了交通肇事 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肇事,为了逃避法律责任的追究,逃离了事故现场,这是行为人逃逸的主观认知因素。至于行为人在逃逸之前 过程中撞死的其他人?抑或两种情况都可以?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出台之前,对此学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2456.html -
了解详情
逃逸的主观认知是明知发生了交通肇事 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肇事,为了逃避法律责任的追究,逃离了事故现场,这是行为人逃逸的主观认知因素。至于行为人在逃逸之前 过程中撞死的其他人?抑或两种情况都可以?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出台之前,对此学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1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