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是否合法、正确,不同于解决原、被告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问题,人民法院不应进行调解,而应在查明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公正的判决。如此规定说明,调解的 ,使二者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行政诉讼调解应选择调审合一模式,在目前民事调解、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案件调解和行政赔偿诉讼调解已经有明确规定的前提下,在行政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050.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由原告申请撤诉,法院准予撤诉,才能终结诉讼。可喜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调解解释》)第4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确认和解协议制作调解书。可以说有了诉讼和解制度的开端,但还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909.html -
了解详情
;但单纯依靠刑罚手段有时不能有效、彻底地化解被害人与被告人之间的矛盾。附带民事调解不仅使被害人方得到物质上的赔偿、精神上的抚慰,同时促使被告人认罪、 酌定量刑情节之一,予以从轻处罚,虽然刑法对此并无明确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420.html -
了解详情
于司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具体而言: 1.挑战司法权威,损害法院的司法公信力。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其裁判权具有权威性和强制力,当事人服从 权,无法对原告被告串通的事实和证据予以甄别,故民事调解很容易被虚假诉讼者利用,通过诉讼调解的合法形式实现其非法目的。 3.低成本、高回报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80.html -
了解详情
]:第四章)。 同时,为了减轻法庭的负担,国民党政府曾经试图实施法庭调解制度。[8] 1930年元月27日《民事调解法》正式颁布,要求所有的初审法院增设民事调解 ,主要是考虑到不能养活自己的妇女)。关于财产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女方和子女权益的原则判决。关于子女的抚养(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267.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方式改革,在20世纪90年代后在司法审判工作中的地位一度被削弱,判决在人民法院处理案件中占居主导地位。但在特定民族历史文化与特殊的国情背景下,片面追崇 调解的范畴应更为宽广,内容应更为丰富,包括民事调解、行政协调、执行和解,都隶属于司法调解范畴,这既是司法调解的本质体现,更是和谐社会对司法工作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390.html -
了解详情
的调解委员会的斡旋、调停,使当事人达成解决纠纷合意的程序。根据日本《民事调解法》的规定,调解程序原则上由当事人提出申请得以启动,但若受诉法院认为合适时 而无须等到送达后才生效。 (四)方式多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 》的规定,民事案件案由分为四类:合同纠纷案由、权属、侵权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32.html -
了解详情
它既是一种结案方式,又表明协议的约束力同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行政诉讼调解是在人民法院法官主持下进行的,在整个诉讼过程中法官都处于主导的地位,是 的意志成为当事人自主活动。 (四)调解书的制作及调解达成协议的效力:调解过程应当制作调解笔录,可参照民事调解的做法;当事人就诉讼事项达成协议应当制作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394.html -
了解详情
来源: 作者:赵如水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变,各类矛盾纠纷大量涌现。人民法院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保障力量,如何进一步发挥其职能作用,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调解的范畴应更为宽广,内容应更为丰富,包括民事调解、行政协调、执行和解,都隶属于司法调解范畴,这既是司法调解的本质体现,更是和谐社会对司法工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478.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可以缓解案件急剧增多和法院处理案件的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立案受理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一直呈巨幅增加之势,而各级法院的人手又相对不足, 强调解,即法院可以投入较多的力量,加强民事调解工作,强化调解功能作用的发挥,将大部分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利于社会稳定。精审判,即选择政治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