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的分歧。现有的解决方案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将被害人的行为置入因果关系分析之中;二是借助被害人的承诺理论;三是对危险的自我招致与将 说,这也是量刑过程中有限制地整合被害人视角的结果。 ______________ 注释: ①有关被害人在刑法领域的公法主体地位,是我在另一篇论文中所着力论证的主题,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983.html -
了解详情
,如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因果关系的判定、共犯与正犯的区分,等等。 在我国刑法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之后,更有学者撰文指出: 价值的评价,适当地使用这些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并不违背明确性原则。另外,在刑法规范的构成要件中,也存在开放的构成要件(Offene Tatbestaende)。开放的构成要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91.html -
了解详情
合法根据,获得了财产利益,对方遭受了财产损失,获得利益与对方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不管行为人是善意还是恶意,都成立民法上的不当得利。所以,一方面, 时掉落的手机如何定性[N].检察日报,2005-12-9. [6][日]大谷实.刑法讲义各论[M].东京:成文堂,2007.286. [7]李义欣,沈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57.html -
了解详情
与社会侵害、行为与行为人罪错之间的因果关系。前者属于客观上关系的处理,后者属于主观上关系的处理。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先评价前者,后评价后者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6页。 [25] 参见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142143页。 [26] 参见张明楷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876.html -
了解详情
与社会侵害、行为与行为人罪错之间的因果关系,前者属于客观上关系的处理,后者属于主观上关系的处理。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先评价前者,后评价后者 就被限定在法律的范围之内,没有社会危害性就谈不上违法性,而社会危害性只有得到刑法上表现时才能成为犯罪特征, 学者研究中从来没有认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可以替代犯罪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64.html -
了解详情
例外的要素),三是有助于对紧急避险、执行上级命令的行为等许多长期困扰我国刑法理论界的问题作出合理而令人信服的解释。[70] 另有的学者认为,期待可能性理论可以帮助 承认人的意志相对自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基于知识的有限性和必须为因果关系划定相对边界的无奈。但即便在这种相对自由中,我们还必须看到,简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76.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的犯罪构成。[2](p29-41)笔者赞成这一提法,质言之,刑事违法性就是行为对刑法规范的违反,而判断刑事违法性的唯一标准就是犯罪构成。这里必须澄清的是, 侵害或者威胁到了刑法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行为人不仅实施了具体的危害行为,也具有主观罪过,而且,其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也存在因果关系,就是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69.html -
了解详情
例外的要素),三是有助于对紧急避险、执行上级命令的行为等许多长期困扰我国刑法理论界的问题作出合理而令人信服的解释。[70]另有的学者认为,期待可能性理论可以帮助 承认人的意志相对自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基于知识的有限性和必须为因果关系划定相对边界的无奈。但即便在这种相对自由中,我们还必须看到,简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74.html -
了解详情
处分财产行为人或第三者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害。民法上的不当得利,也可能符合刑法上的诈骗罪构成要件,进而成立诈骗罪。案例五:王某拿2000元到银行开户 合法根据,获得了财产利益,对方遭受了财产损失,获得利益与对方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不管行为人是善意还是恶意,都成立民法上的不当得利。所以,一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869.html -
了解详情
但医疗机构与就诊人之间不构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但双方建立的不是行政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也不是的,刑法只对医疗服务中出现的有严重后果的重大 规定,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医疗纠纷处理中,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⑧。通说认为医疗纠纷由医疗机构承担倒置的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5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