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二战后,个人主义再度勃兴,罪刑法定主义和程序法定主义重成圭臬,两派在相互借鉴中分别迈向新社会防卫论和新古典学派。以法国学者安赛尔为代表的新社会防卫 狭义的量刑情节)。这种量刑情节的多少,由基准事实与案件事实的类似程度而决定。比如,在故意伤害罪中,致人重伤的是第一种语境下的量刑情节,但在量刑活动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500.html -
了解详情
或虽然不满16 周岁但已满14 周岁实施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行为的人,但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 .html,2008 年4 月10 日。 〔5〕马克昌:《德、日刑法理论中的期待可能性》,《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 年第1 期。 〔6〕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38.html -
了解详情
或虽然不满16 周岁但已满14 周岁实施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行为的人,但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 .html,2008 年4 月10 日。 〔5〕马克昌:《德、日刑法理论中的期待可能性》,《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 年第1 期。 〔6〕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41.html -
了解详情
承担刑事责任范围 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2]罪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2)防卫过当或者避险过当;(3)犯罪预备、中止或者未遂;(4)共同犯罪中从犯、胁从犯;(5)犯罪后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675.html -
了解详情
了害人者。因此,家庭暴力也就成了诱发家庭性犯罪的重要原因,如虐待罪、遗弃罪、重婚罪、故意杀人罪以及故意伤害罪等等。 (三)家庭暴力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毒瘤 都比较原则和抽象,操作性不强,因此对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暴力案件在法律适用上显得力不从心。 (二)加强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力度,制定《反家庭暴力法》 保护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146.html -
了解详情
彼罪问题上,面对判决书中的说理,你除了总是感觉那么牵强外,还真的无力对其进行颠覆性的辩驳。如,掷砖致人死亡,有可能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也有可能被 客观事实还是法律事实。若证明标准与证明目的混淆不清,那么,案件事实清楚与证据确实充分之间就可能形成循环证明,先入为主的观念就自然而来。如,佘祥林案、杜培武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412.html -
了解详情
为75.7%,1989年为74.1%.进入九十年代后,青少年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十分严重:1990年为57.31%,1991年为52.88 动机,暴力侵财类犯罪居多。统计数据显示抢劫、盗窃和故意伤害案件占有很大的比重,五年的数据分别为66.6%、81.1%、72.3%、71.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124.html -
了解详情
恶性相一致,加强个别预防以保护社会公众的普遍自由。同时,可以看出,龙勃罗梭为有效的防卫社会也注重了对犯罪人的救治,对犯罪人的处罚可以看作是救治性的处罚,但 受到限制。例如,孟德斯鸠要求法官判案应当以法律的文字为依据,否则在有关一个公民的财产、荣誉或生命的案件中,就有可能对法律做出有害于该公民的解释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97.html -
了解详情
的,可以免除处罚。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盗窃未遂或中止的,可不认为是犯罪 。十四到十六周岁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 、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2993.html -
了解详情
要求,也不符合秩序要求。因此,通过人权与秩序,预测可能性也能说明罪刑法定原则中的责任主义原则。 第三,预测可能性与禁止溯及既往原则。有学者指出:国民绝不 都在预测之中。如果适用刑法做不到人人平等,如同样的防卫行为,对张三是定性为正当防卫而对李四定性为防卫过当甚或直接故意杀人,则人们面对突发的暴力侵害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76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