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主体。 总而言之,利用口头形式以及利用邮购、电子商务等非书面合同形式实施诈骗犯罪与利用书面合同一样,所侵犯的客体都是他人财产所有权以及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通过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手段进行诈骗,涉及到名义被冒用者是否承担刑事责任,能否构成共同犯罪的问题。另外,如果所签订合同需要担保就会涉及到保证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074.html -
了解详情
人员内部共同不履行执行权的行为,内外勾结共同滥用执行权的行为,在符合共同犯罪成立条件时,均可构成共同犯罪。 【关键词】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司法认定 执行法官服从了该命令,最终导致严重后果的,执行法官与领导是否构成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的共同犯罪?实践中对此认识不一,主张成立共犯者认为,基于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064.html -
了解详情
事故罪。 (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是否存在共同过失 既然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犯罪主观方面只能是过失,就不存在共同犯罪的问题,因为我国刑法第25条规定 页。 [11]严格责任或者无过错责任并非指行为人无过错,而是说明主观过错不是责任构成要件,行为人无论有无过错,都应当承担责任。参见杨立新著:《侵权行为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936.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符合对向关系要求。 存疑的是聚众斗殴罪中的相互斗殴行为和赌博罪中的赌博行为是否属于对向关系。笔者认为,聚众斗殴罪是指聚集众人相互殴斗的行为,从文义解释的 犯。{5}因而上述第三种类型不属于对向犯的范围,只有一方犯罪,另一方不构成犯罪,不属于共同犯罪,不能认定为对向犯。笔者认为,对向犯虽属于必要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925.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立法是:总则只规定普通共同犯罪,分则对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是否与具有特定身份的人构成共犯作出特别规定。除非刑法分则有关于内外勾结的受贿罪 单独实施,而且非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贿赂在司法实践中也屡见不鲜。由上述可知,受贿犯罪客观行为的复合性特征,导致非国家工作人员实施部分受贿罪实行行为的可能,再立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39.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其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所侵犯的权利或利益,从而说明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性质的犯罪。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的表现之一 有的刑事被害人则是由于与直接受害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而间接受害,从而与直接受害人构成了共同被害人。[7]如杀人案件中直接被害人已经死亡,其近亲属或受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34.html -
了解详情
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该条款表明非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构成贪污罪的共同犯罪。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更是通过司法解释贯穿了这一原则,例如 重视关于贪污罪既遂与未遂区分标准的以下三种见解:一是失控说,认为应以财产所有单位是否失去对公共财产的控制为界;二是控制说,认为应以行为人是否实际控制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85.html -
了解详情
、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 2)查明犯罪嫌疑人是否属于共同犯罪中主犯、从犯、协从犯,是否具有自首、立功、累犯等情节。 继而又划分列举七 。因此,我们认为主动表示说规定过于严苛,使用人是否构成共犯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不利于遏制犯罪;我们同意明知挪用公款使用说,即使用人明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40.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与没有特定身份的人实施同一犯罪行为依法律规定构成不同犯罪的,是否构成共同实行犯。如果法律对同一犯罪行为,根据犯罪主体身份的有无,分别规定为两 《中国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9页。 2 马克昌 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70页。 3我国刑法学著作中以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61.html -
了解详情
,并没有消灭对特定物品的支配关系。因为行为人与租用人、借用人或委托人构成共同持有的支配关系。支配关系何时消灭,我国刑法没有规定,但行为人何时消灭对 是否持有钥匙,换句话说,不论其是否能够开启该容器,被委托人与委托人成立共同持有支配关系。 第四,共同持有支配特定物品的界定。 根据刑法共同犯罪的理论,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21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