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市场经济,允许和发展多元的所有权体制,国家和集体不再是唯一的所有权主体和社会生产活动的发起人;国家掌握大量的“公有财产”要参与市场流转,也要 上,国家对外(外国)享有主权,对内具有管辖或治理权,而且具有民事主体资格(法人资格)可以从事一定民商事活动。英文State,西文Estado即表示这个意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67.html -
了解详情
的自然人。判断决定自然人或法人能否会产生精神损害,关键并不取决于它是否具有民事主体资格或是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而在于它是否具有产生精神损害的可能性。既然通说 有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而对法人人格权的民法保护,仍然采用的是非财产性的民事责任形式。四、我国关于法人人格权保护的立法与实践我国《民法通则》对法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52.html -
了解详情
,随同荣誉评价而颁发的奖金、奖品、奖牌、奖杯等等物质性的表彰内容。获得荣誉的主体在享有精神性的正式评价、肯定性评价、褒扬性评价之外,还享有获得奖励的财产 因此,合伙信用就是信用利益的准共有。同样,个体工商户和承包经营户也都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尽管《民法通则》中对“两户”作出了规定,但他们都没有主体资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398.html -
了解详情
实施法律所控制的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其主要特点有:行为主体资格为法律所规定,是主体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的行为;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受到国家 与完善诉讼制度[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 109 [8]赵贵龙 论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中的“法官角色”的转换[J] 法学与实践,1995:(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598.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并存的局面。只有罗马市民才具有完全的民事权利主体资格。在这一时期,主体理论建立在自然人的基础上。民事主体扩展到法人是在18世纪以后。虽然早在12 ,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正在逐步形成。因而,在我国建立以行政分权为核心的行政主体制度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具体地说,建立这一制度的可行性在于:第一,经济体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37.html -
了解详情
制裁方式。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制裁方式一般表现为追究违法者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在宪法规范中找不到这些法律责任的形式,各国宪法典中一般明确 。关于公民个人能否违宪问题,笔者认为:如前所述,公民个人不应获得一般性的违宪主体资格,因此个人行为几乎没有进入合宪性审查的可能性。从这一角度来看,“公民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58.html -
了解详情
不正当竞争案件; 国有资产流失案件; 社会保险案件等。 在公益诉讼制度探索的初期阶段,民事诉讼法列举了涉及损害范围较广的环境污染纠纷,侵权损害现象较普遍的消费者 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起诉条件,成为我国行政诉讼立案难的关键所在。虽然民事公益诉讼关于原告主体资格的规定较宽泛,但从条文的表述上不难预知,随着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2828.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最高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的代表者,以保护公益和维护法律为依据,有权对民事和行政争议进行干预。如德国《行政法院法》明确规定:联邦、州、地方公共 中保障清洁卫生环境的规定。 中国现有的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均不承认公民的公益诉讼主体资格,在司法实践中,尽管公民作为环保卫士,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时有发生,但几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2133.html -
了解详情
森林保护事业,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其次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对象是已经实施了侵害或者可能侵害公益的民事主体,主要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值得注意的 辨析[J].法商研究,2008(06). [4]齐树洁.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扩张[J].法学论坛,2007(03). [5]王灿发.环境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2132.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中不具有诉之利益。由于法律的授权赋予了环保组织原告主体资格,从而使环保组织成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正当当事人,具有处分实体性权利的权利。至此, 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7]320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84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