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某些本来并不属于犯罪的实行行为,而是属于共同犯罪的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帮助行为以及犯罪阶段形态中的预备行为,由于刑法分则的特别规定而成为另一犯罪 的实行行为问题自然难以被重视。过失实行行为被关注是新过失论的贡献。新过失论认为,过失犯的本质并不在于行为人的主观过失,而在于行为人违反了结果避免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659.html -
了解详情
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侵占罪在新刑法中确立是与我国经济发展、体制改革等因素联系在一起的,它的出现是适应市场经济中对公民、法人等组织私权利保障的要求, 三种犯罪行为形式持有 ,中外法学,1994年第5期;杨书文 刑法中的持有行为不是不作为 人民检察,1999年第6期;苗有水 持有型犯罪与严格责任 法律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33.html -
了解详情
较好地汇集了民众意见。诸如危险驾驶、恶意欠薪、组织买卖人体器官等行为,即是近年来社会公众所关注的热点话题,这次将之悉数予以入罪,不能不说是立法机关对 毕竟离普通公民相距太远。 尽管如此,此次修正案还是对刑法分则多个个罪的死刑进行了削减(对我国现有刑法中的68个死刑罪名削减了13项,比率高达19.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38.html -
了解详情
条武装叛乱、暴乱罪以及第105条颠覆政府罪中的组织、策划,均涵盖了阴谋活动与预备行为。(2)将犯罪组织行为拟制为独立的实行行为,如第120条之组织、领导和 《中国法学》2006年第4期。 [61]参见储槐植、汪永乐:《再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前引[56],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85.html -
了解详情
条武装叛乱、暴乱罪以及第105条颠覆政府罪中的组织、策划,均涵盖了阴谋活动与预备行为。(2)将犯罪组织行为拟制为独立的实行行为,如第120条之组织、领导和 《中国法学》2006年第4期。 [61]参见储槐植、汪永乐:《再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前引[56],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51.html -
了解详情
的区别。 再如,陈兴良教授认为,虚拟财产也是刑法中的财物,盗窃他人虚拟财产的构成盗窃罪。[32]另一方面,陈兴良教授又认为,行为人为泄私愤,侵入他人的股票委托 的现象,并不罕见。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认为刑法是在填补漏洞。例如,《刑法修正案(七)》第4条所增加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原本就构成非法经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98.html -
了解详情
的区别。 再如,陈兴良教授认为,虚拟财产也是刑法中的财物,盗窃他人虚拟财产的构成盗窃罪。[32]另一方面,陈兴良教授又认为,行为人为泄私愤,侵入他人的股票委托 的现象,并不罕见。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认为刑法是在填补漏洞。例如,《刑法修正案(七)》第4条所增加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原本就构成非法经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891.html -
了解详情
,即只能用以过滤那些不符合规范论要求的行为。换言之,刑罚规范对行为次数的评价,只须检验是否构成犯罪而决定是否属于多次加重犯中的行为,而无须检讨成立几个犯罪 ,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游伟、陆建红:人身危险性在我国刑法中的功能定位,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4期等。 [12] 曲新久:《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93.html -
了解详情
束缚,没有自觉地认识到社会反应本身在犯罪生成中的作用,只是着力从为什么社会成员会在一定环境中实施为刑法所禁止的行为的角度解释犯罪,未能从某一行为为什么 以来,刑法及其实施在打击和预防犯罪中的功能不仅被人们寄以厚望,而且往往被绝对化。尽管刑法及其执行是有组织地进行犯罪控制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控制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707.html -
了解详情
的物质条件和人员。(2)有自己的组织机构。(3)能够承担一定责任。(4)有一定的独立性。(5)具有合法性。[ 9 ]其五,六特征论。有学者认为,单位有六大特征,分 组织体,才是刑法中的单位。如果某个组织体不符合上述的三个条件或者条件之一的,就不应当认定为单位,其行为也不能构成单位犯罪。当然,如果符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