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的效果,从而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重视。 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实现合理、公正、效益的解决纠纷。合理和公正的价值大致可以分别理解为实体正义和程序 逐步增强而职权主义色彩会逐步减弱。同时,证据交换制度的确立还会使辩论原则、证明责任制度等得到进一步的落实。譬如如果一方当事人在庭审前就已得知对方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245.html -
了解详情
作出且与事实不符为由而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回自认。 (二)对对方当事人的免证力 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推动各方当事人积极举证以利于裁判者发现真实的直接动力 ,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417页。 [2] 参见,孟源、李俭:《试论自认制度的法律思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010.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检察机关不应过多地干预法院对案件具体事实的审理过程,例如对某个具体证据的证明力的审查和判定。毕竟民事案件的最终裁判权属于法院而不是检察机关,所以,对于 论要》,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8页。 [4]汤维建:《论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诉中监督》,《检察日报》2008年11月3日第3版。以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768.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下都可以成为适格当事人进行公益诉讼。 (四)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建构的科学化 举证责任,被人们称为民事诉讼的脊梁,而举证责任的分配,又被称为举证责任 中的复杂性,《若干规定》第七条还明确了依据法律和司法解释无法确定证明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61.html -
了解详情
成为适格当事人进行公益诉讼。 (四)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建构的科学化 举证责任,被人们称为民事诉讼的脊梁,而举证责任的分配,又被称为举证责任的脊梁骨,是整个证据法的 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明确了举证责任倒置的八种情形。并且鉴于证明责任在审判实践中的复杂性,《若干规定》第七条还明确了依据法律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33.html -
了解详情
则的当事人来说,尽管他已被免除了针对待证事实的证明责任,但是还必须就基础事实的存在承担证明责任。例如,《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建筑物或者 [32] 这是美国司法审判中适用于一些特殊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它高于一般民事诉讼的优势证据标准,但是低于刑事诉讼的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其原文是Clear and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633.html -
了解详情
过诸多变迁。罗马法时代,由于民刑不分,,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这一总的举证责任原则同样适用刑事诉讼。他包括两条具体原则:其一为原告负举证责任; 恐怕到头来会出现有损于这一规则的现象。 四、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举证责任倒置的适用情形。 (一)制定法明确规定应由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的情形或者其他可反驳的法律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96.html -
了解详情
而导致因其权责不分。调解与审判,法官所享有的职权与最后承担的风险责任上不一样的。 5、有利于司法审判权服务于人民。调解程序和审判 院长肖扬》,载中国法院网,2004-03-11。 9、佚名《论民事诉讼中的调审分离》载//lunwen.lawtime.cn,2006-10-26。 10、佚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59.html -
了解详情
大于这样的表述,表明我国法律实际上已经将高度盖然性作为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该标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即存在于法官的内心判断中,但在内容上具有客观化的特点 无法查清事实,二审法院也可以根据最高法院《民事证据规定》第2条和第73条的规定,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明责任分配原则作出原告(被上诉人徐某)败诉的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61.html -
了解详情
》2009年1月1日第5版。 [29] [德]莱奥罗森贝克:《证明责任论》,庄敬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20页。 [30]当事人 的过错未能及时举证的当事人逾期提交证据,但要受到诉讼费制裁。 [46]前引 [11],第155页。 [47]参见刘敏:《论民事诉讼当事人基本程序权利宪法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