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对于上述两种观点,我主张否定说,这里主要涉及单位与单位中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单位犯罪的 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履行借款合同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符合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应当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这一规定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0215.html -
了解详情
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 第十四条 保证人与债权人可以就单个主合同分别订立保证合同,也可以协议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一定期间连续发生的借款合同或者某项商品交易 物。 第九十三条 本法所称保证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定金合同可以是单独订立的书面合同,包括当事人之间的具有担保性质的信函、传真等,也可以是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8585.html -
了解详情
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单位十分明显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履行借款合同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符合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合同 犯罪的内部结构上,即单位主体与单位成员之间的关系上,连否定论者也认为,法人犯罪具有双重机制:表层是法人代表人的犯罪行为,当这一犯罪行为是由法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613.html -
了解详情
有其不足。尽管现有法律可以有效阻却欺诈,但许多更隐蔽的掠夺性行为仍未得到有效制止。欺诈和欺骗性行为之间的差别在于,前者违反了现行法律,而后者是巧妙地规避法律 方或三方主体抵押贷款市场上,消费者清楚地知道向谁借款、谁有权没收抵押房产。所有的质询、证言和协商都指向对贷款负责的唯一公司。相比而言,今天的抵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996.html -
了解详情
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3)法人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如分厂、门市部等;(4)银行、保险公司等在各地的分支机构;(5)经民政部门依法 、消灭的法律事实,被告侵权的事实或与原告发生争议的事实。②证据事实是指证明案件事实存在所必需的证据。例如:被告不履行借款合同,原告起诉要求被告清偿债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118.html -
了解详情
有罪必罚。换言之,罪刑法定原则之立法原意在于,在限制随意入人于罪的同时,也必然包含着防止随意作除罪化处理[ 20 ] 。这实际上规定了有罪必 [ 25 ] 。 此外,在单位犯罪的内部结构上,即单位主体与单位成员之间的关系上,连否定论者也认为,法人犯罪具有双重机制:表层是法人代表人的犯罪行为,当这一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16.html -
了解详情
有罪必罚。换言之,罪刑法定原则之立法原意在于,在限制随意入人于罪的同时,也必然包含着防止随意作除罪化处理[ 20 ] 。这实际上规定了有罪必 [ 25 ] 。 此外,在单位犯罪的内部结构上,即单位主体与单位成员之间的关系上,连否定论者也认为,法人犯罪具有双重机制:表层是法人代表人的犯罪行为,当这一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18.html -
了解详情
不按合同约定或者不遵守诚信、勤勉的义务而使用资金。比如,股东为了获取更高的利益而违反债权合同约定,将承诺用于风险较低的借款用来投资于风险系数较高的 等角度重新解读资本制度。从这一意义上看,公司资本制度节约了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的借贷合约费用,同时,股东与股东之间资合性也得到了经济解读。2005年公司法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933.html -
了解详情
及其处罚作了一般性规定,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规定明确 [25] 。 此外,在单位犯罪的内部结构上,即单位主体与单位成员之间的关系上,连否定论者也认为,法人犯罪具有双重机制:表层是法人代表人的犯罪行为,当这一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18.html -
了解详情
的发行,对此, 可以参考借鉴王利明老师主持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第1035条的规定,即公司法人向银行借款或者发行公司债券,可以设定浮动抵押权。 (二)规定浮动 任意妄为,而是应将这种自由处分限定在正常经营活动的范围中,以正常经营活动作为平衡抵押权人与买受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分界点。因此,正常经营活动的界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7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