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对经营企业执行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造成法律适用上的悖论。 三、对有毒、有害食品的认定:鉴定结论与司法认定的关系 由于通说认为本罪 树之果[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537. {18}劳东燕.公共政策与风险社会的刑法[J].中国社会科学,2007,(3). {19}赵秉志.英美刑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479.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理念转变。再次,在社会大众方面,社会公众应树立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意识,转变对刑法的厌恶、回避观念,培养对刑法的亲和感、认同感和信任感。 2.转变刑法万能论的刑法 谦抑观,这是人类社会刑法发展的规律所致,也是犯罪与刑法的特点所决定的。树立谦抑主义的刑法理念,主要体现在对刑事立法权的制约上,包括罪之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453.html -
了解详情
危险性的情形。由此可见,预防犯罪和保障诉讼是逮捕必要性审查的重要标准。 (二)逮捕必要性审查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关系 1.强化逮捕必要性审查是落实宽严相济刑事 理论依据。 3.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逮捕必要性的终极目标均是维护社会的和谐,应在坚持罪刑法定主义的原则下,将宽严相济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613.html -
了解详情
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这类频频发生的案件令人不由地想到诽谤罪与批评权的关系问题。诽谤罪规定是否违宪或者抵触宪法有关批评权利的 适用刑事手段。刑民不分、泛刑罚主义不符合现代刑法的谦抑性原则。 实际上,刑事手段与民事手段对于恢复受害人的名誉没有什么差别。因为判决被告人有罪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56.html -
了解详情
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这类频频发生的案件令人不由地想到诽谤罪与批评权的关系问题。诽谤罪规定是否违宪或者抵触宪法有关批评权利的 适用刑事手段。刑民不分、泛刑罚主义不符合现代刑法的谦抑性原则。 实际上,刑事手段与民事手段对于恢复受害人的名誉没有什么差别。因为判决被告人有罪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110.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的问题。 陈兴良教授在论及严打刑事政策时指出: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两者之间实际上存在着紧张的对立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强调打击犯罪可能会以削弱甚至牺牲 的剥夺或限制,其合法权利更需要得到刑法的保护。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护的扩大和加强是现代世界范围内刑事诉讼制度发展趋势中最为重要而且至今仍在发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26.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故意,也不存在过失,则不应对死亡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2.伤害行为与刑法因果关系 (1)对于伤害的理解。首先,要正确理解伤害就要区分故意伤害罪中 ,综合分析。 3.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由于其他介入因素的出现,这种偶然或者间接的因果关系的存在,必然要增大行为人的注意能力和注意义务,有时候难免会出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45.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究竟有多大? 这些问题对于确定不作为犯罪的成立范围,乃至于对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平衡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等问题,都具有决定性意义,但是恰恰就在作为 两次侵害,甚至是有两个法益受到侵害,而给予行为人双重处罚。此种制裁方式,或许可以作刑事政策上刑罚必要性的检讨,但在法理上已经毫无依据。 2 关于实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70.html -
了解详情
通常脱胎得较为彻底,它们与财产犯罪存在明显的差异,也是深入认识和研究经济犯罪规律,探讨其刑事政策的重要前提。 经济犯罪的动态性 传统的财产犯罪侧重保护的是 的法律法规,而不能仅仅研究刑法规范本身,因为其实质构成要件都在相关的经济、行政法律、法规之中。 经济犯罪的复杂性 法律关系复杂交错,是经济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91.html -
了解详情
犯相区分。 四、从自然法则到疫学的应用:因果关系判断标准的明确化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研究的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关于因果关系的 能够敦促人们加强责任心,谨慎从事,防患于未然。其三,一个国家环境现状的严重程度是确立该国环境刑事政策的基本依据。我国现在正处于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