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16%,[6]较之1979年刑法的25%,[7]充分体现了立法者限制死刑适用的指导思想。 第二,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定。我国1979年刑法中规定,已满16周岁 的程序保证必须遵守,包括有权由一个独立的法庭进行公正的审讯、无罪假定原则、对被告方的最低限度保证和由较高级法庭审查的权利,这些是寻求赦免或减刑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62.html -
了解详情
但对于这种单位盗窃行为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又有放纵犯罪之嫌。因此,在此存在着实质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的矛盾与冲突。笔者认为,在我国刑法确定了罪刑法定原则 构成的犯罪时,对自然人能否处罚的问题,在中国这个似乎习惯于运用权力优位解释以图达到定纷止争的法治运行背景下,[20]有权解释者也似乎是摇摆不定。例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78.html -
了解详情
但对于这种单位盗窃行为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又有放纵犯罪之嫌。因此,在此存在着实质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的矛盾与冲突。笔者认为,在我国刑法确定了罪刑法定原则 构成的犯罪时,对自然人能否处罚的问题,在中国这个似乎习惯于运用权力优位解释以图达到定纷止争的法治运行背景下,[20]有权解释者也似乎是摇摆不定。例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05.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司法中被要求严格适用,禁止对刑法进行解释。在这种法律观和司法观之下,刑事辩护仅限于事实和证据,对于刑法的适用并无用武之地。控诉者总是倾向于从刑法形式 结果,否则认真建构这类行为的为什么不是犯罪的观念基础和理论逻辑? 在我国,由于司法现实中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的混同,传统刑法学的追诉立场实为控审合一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893.html -
了解详情
一些具体原则:排斥习惯法、禁止类推适用和刑法的效力不溯及既往等。罪刑法定,是刑事法治的基础,其功能在于控制国家追诉权、刑罚权恣意行使,防止司法擅断。 的约束。只不过,在侦查活动中,由于并不涉及对犯罪嫌疑人的实体定罪和处罚,因而,罪刑法定对侦查的要求主要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99.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司法中被要求严格适用,禁止对刑法进行解释。在这种法律观和司法观之下,刑事辩护仅限于事实和证据,对于刑法的适用并无用武之地。控诉者总是倾向于从刑法形式 结果,否则认真建构这类行为的为什么不是犯罪的观念基础和理论逻辑? 在我国,由于司法现实中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的混同,传统刑法学的追诉立场实为控审合一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62.html -
了解详情
的社会关系,这与一般法理学对法律规范的理解、刑法基础理论对犯罪的理解联系在一起的。近年来,有观点定义犯罪客体时,认为其是一种利益[80],或者 ,而适用刑法无非进一步判断是否具有刑事违法性,因而在违法性的理解上,刑事违法性总是与违反刑法规范之前规范所得出的违法性结论一致。前苏联-俄罗斯刑法理论和我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41.html -
了解详情
观念的标志性理念无疑将削弱甚至磨灭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适用的生命力[8]。笔者以为,社会危害性是关键词的说法可取,但是,在去苏俄化的立场上,力图祛除社会危害性却 权,这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背离吗? 显然,在回答此问题之前必须明确罪刑法定原则保障的对象。我国有不少学者认为,人权保障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38.html -
了解详情
转向妥当的处罚。这可谓前田雅英教授的实质解释论的实质。 联系到我国的立法与司法现状,笔者更加有理由主张,对刑法的解释不能只单纯强调限制处罚范围,而应当 的但书宣告无罪。然而,立法者规定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时,是以该行为值得科处刑罚为根据的。反过来,解释者、适用者在解释和适用刑法规定的构成要件时,也必须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98.html -
了解详情
所说的(1)至(6)的分类无法适用于对我国刑法实践的诠释。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罪过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在所有的犯罪类型中都严格贯彻到底。这也 用于《刑法》第219条第2款。首先,立法者有权在某一具体的罪刑规范中摒弃传统的责任根据模式,而采用其认为合适的责任根据类型。毕竟,立法者才是法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