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言及概念法学,则不可不言及法学的方法论。(一)关于法学方法的基本认识德国当代学者KarlLarenz在其所著《法学方法论》一书的“引论”中一开始就提出: 德国人那里,得到极致的发展,由此产生了博大精深的德国民法学和《德国民法典》。以后的《瑞士民法典》虽然有了一些批判概念法学的新思维,但仍然非常注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35.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连带责任,在某些情况下受害人对加害人各自的责任的证明责任可以免除,德国民法典第830条就体现了这一点。e、制裁和预防(Sanktionandpravelltion)在决定 分配的原则。即1、凡主张权利或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只须对产生该权利或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负举证责任,不必对不存在阻碍该权利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7.html -
了解详情
诚信原则的适用而强化了国家对私法关系的干预。第二,情事变更原则的产生。《德国民法典》在制定时坚持了“合同必须严守”的原则,认为合同缔结以后,一方或 )进行扩大解释或类推解释,以暂时解决情势变更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女一方面德国法院在借鉴学者关于“情势变更”理论的基础上,创设了所谓“法律行为基础”制度,成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50.html -
了解详情
的适用相应,通过不作为请求权和排除妨害请求权而得到保护。因此,无论是《德国民法典》第823条第1款的权利还是违反一般的人格权(判决BGHNJW1984,1886 请求权是服务于人格权的。人格权请求权主要基于人格权的支配性、排他性、绝对性而产生的,其为人格权权利本身的作用的结果。在可能存在妨害的情况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8.html -
了解详情
交易秩序的维护是有利的,但这一规定显然与《德国民法典》第275条第1款关于“因债的关系发生后产生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以致给付不能时,债务人 、逻辑性是什么?如何用此种标准来处理类似的案件?确实值得进一步研究。所以,德国学者Carolsfeld认为,在主观不能与客观不能的情况下,债务人均未能履行其义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0.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的方向,并因此确定其内容、限制其范围。但因各物权的特有目的产生的契机不同,所以有的物权被称为他物权,有的物权则演变为对于自己的物 消灭。结果,抵押权的抛弃,实际上也就等同于抵押权的废止(Aufhebung).3.债权人不明德国民法典第1170条规定:“债权人不明时,自抵押权最后登记之时起经过10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86.html -
了解详情
谋杀。而恩德曼(Endemann)则从民事活动与商事活动的不同特质出发,认为《德国民法典》基于交易安全比私的所有权的维持更具价值,因而更值得保护的观念, 中,“处分行为”之具有的完全不同的实质对于“无权处分”概念的使用和效果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依据德国法,负担行为的效果仅在设定请求权,并无导致物权得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62.html -
了解详情
与债权请求权相比较,作者归纳出物权请求权的特征如下:1.物权请求权基于物权而产生,享有物权请求权是行使物权请求权的前提物权为权利人直接支配物并享受其利益 略得当,体系严谨,内容丰富,足堪借鉴。毋庸置疑,现代物权请求权制度正是自德国民法典方始确立。小结:1.物权请求权为基于物权而生的请求权,法律创设物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23.html -
了解详情
含义的不同界定和选取,可以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这种截然不同的取向充分反映在以“给付不能”为基点建立的德国合同责任体系(德国民法典第275条、第276条 债权人在债务人履行合同义务时所应给予的合作一起综合考虑加以确定的(意大利民法典第1176、1175、1375条)。由于蒙森理论的内在缺陷、不易操作以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66.html -
了解详情
共和国民法草案》规定了拾得人可以请求“必要费用”,仅在悬赏广告的场合才产生报酬请求权,无人认领时遗失物则归国家所有。可见,该草案与外国的作法仍是 规定遗失物管理机关及其法律地位(一)、我国应规定公安机关为遗失物管理机关《德国民法典》规定主管行政机关为遗失物管理机关,台湾则规定警署或自治机关为遗失物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