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科学的态度。所以,虽然从客观结果上来看被教唆人都会受到刑事追究,但教唆人是否具有陷害他人的目的是陷害教唆与一般教唆的第一个区别。(2)从教唆人的 ,不能统摄于教唆犯这一概念之下。陷害教唆的教唆人与被教唆人之 间并不构成共同犯罪,将陷害教唆理论与教唆犯理论一并讨论,除了体系上的便宜之外,并无其他合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41.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于是我们在司法实践中确定某一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分析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成为必经之路。那么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有那些呢?在我国刑法界,存在着 根本不成立,这个事实特征确实是对行为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具有决定意义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需的;但是这种评价并不是来自法律的外部,而是法律条文本身就具备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89.html -
了解详情
。 在对行为人主观方面各要素尚没有认定以前,我们还无法最终确定行为人的行为究竟是否构成犯罪,究竟是故意、过失还是意外。作者分别论述行为人故意、过失、目的和过失的 所持的心理态度也是-致的,即要么都是希望要么都是放任。但是,在共同犯罪中,各刑事被告人往往会有分工,在这些分工中,实施帮助行为的被告人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607.html -
了解详情
不明内情代其收受的,则不应认定为共犯。 2.国家工作人员与其家属的共同犯罪故意的认定 共同故意是构成共同犯罪的要件之一。在家庭成员参与受贿犯罪案件 ,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那么受贿人受贿后将财物退还行贿人,是否属于积极退赃? 对于受贿人受贿后又将财物退还行贿人的案件,不仅涉及到受贿罪的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91.html -
了解详情
地了解到其主体的构造特征。除了具备特定身份的国家工作人员或国有单位可以构成共同受贿犯罪的主体以外,不具备这种身份要求的非国家工作人员或非国有单位同样可构成 否认存在片面共犯,就失去了追究帮助犯的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 笔者对共同犯罪中是否存在片面共犯持否定态度。 2、受贿意志的贯通性。 行为人对贿赂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60.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具体标准,规格问题。 当我们要追究某一个人行为的刑事责任时,首先就要查明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而犯罪构成正是刑事法律所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是否成立犯罪 的犯罪构成为前提,适应行为犯罪形式变化的或共同犯罪各类形式的需要,而对基本的犯罪构成加以修改,变更的犯罪构成。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和主犯、从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63.html -
了解详情
特殊身份作为要件的主体,称为特殊主体;以特殊身份作为主体要件或者刑罚加减根据的犯罪,称为身份犯9.我国以往刑法理论著作对于二者不加区别,致使特殊主体与身份犯 的人与没有特定身份的人实施同一犯罪行为依法律规定构成不同犯罪的,是否构成共同实行犯。如果法律对同一犯罪行为,根据犯罪主体身份的有无,分别规定为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67.html -
了解详情
手机。后刘某与许某离开现场(未推走摩托车)。本案的争议焦点是杨某、许某是否构成转化型抢劫罪。一种观点认为,杨某、许某盗窃刘某的摩托车,后遇刘 也应以转化型抢劫罪定罪量刑。另一种意见认为,共同故意是构成共同犯罪的必要条件。杨某、袁某共同盗窃,二被告人均应对共同盗窃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但盗窃行为被发现后,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70.html -
了解详情
于世,因而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又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具有相对独立性。根据这种相对独立性,教唆犯实施教唆行为,无论被教唆者是否接受教唆实施犯罪,教唆犯的教唆 犯罪,也可以由教唆者和被教唆者共同实施,构成共同犯罪。 第二,关于定罪量刑问题。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和理论对教唆犯进行定罪量刑可能会产生不符合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50.html -
了解详情
困难。那此如何认定这些问题呢?笔者对此款的理解如下: 1、是否从事公务是界定是否构成受贿主体的关键所在 所谓公务在辞海中解释为公事[3].是基于公权 而非法定拟制。这就意味着其他一般主体参与以特殊身份为要件的犯罪时,根据总则规定原本构成共同犯罪,无需特别规定,因此,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伙同受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9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