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劲.中国环境法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7-9.))决定了并非所有的环境都能构成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虽然有学者认为整个地球是一个大的封闭系统 环境保全法时期和循环型社会法时期。在第一个阶段中,人们面对环境污染和破坏,采取一些末端治理的措施;在第二个阶段中,人们认识到末端治理不能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460.html -
了解详情
的产生打破了原有原告需与损害有直接的利害关系的规定,很是契合环境污染广泛性特点。对当下中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 :(1 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活情趣的权利。 参 考 文 献 1.《国家环保局200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7-06-19。 2.《国家统计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647.html -
了解详情
条关于不动产相邻关系的规定;第123条关于高度危险作业侵权的规定;第124条关于环境污染侵权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章第六节关于破坏环境 为主要追求目标,双方差异导致冲突发生。如2005年水利部环保局信息发布权之争 。环境保护部门在人事、财政、社会保障体制上无法独立于地方政府,而各级政府却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646.html -
了解详情
,但有时具体到每一个受害者身上,损害数额可能并不大,对于这种小额大量的环境污染案件,受害者常常不会选择诉讼。正如美国著名制度经济学家诺思所说的一样 环境公共政策的制定 公众参与原则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一方面需要通过立法确立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法律地位,另一方面通过立法明确公众参与的途径和方式,而集团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338.html -
了解详情
的若干子权利的冲突和对抗,使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扼制,环境权之于生存权的法理基础也将丧失殆尽。 鉴于上述传统法学理论自身的局限,无法 就无法得到保障。因此确认了生命健康权也就是确认了公民的环境权,一切不利于生命健康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是法律不允许的。《民法通则》第124条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147.html -
了解详情
【写作年份】2007年 【正文】 当经济的增长给我们带来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环境侵害作为危及多人利益甚至关乎人类存亡的问题应运而生。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 损害不同于公众所受到的损害时,才能提起旨在取缔公益妨害的诉讼。[6]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有必要允许公民个人针对公益损害而起诉。美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343.html -
了解详情
环保部门负责定期测定排污量,税务部门负责具体的税款征收,有学者提出,应把环境污染税确定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先有地方政府征收,然后按照一定比例上缴 勇《走向权利的时代》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12] 叶俊荣《环境政策与法律》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3] 常纪文 王宗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326.html -
了解详情
有助于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我国传统上没有将环境资源列入国民资产核算体系,也未对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国民经济损失作任何反映。我国传统的会计核算 造成的投资误导行为,鼓励发展技术密集型、节能、环保的产业,抑制或减少重污染项目的投产;另一方面可督促企业重视生态效益评价,开发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846.html -
了解详情
但在立法倾向上仍然是过于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即在立法上重视环境污染防治而轻视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在立法中,缺乏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 湖南湘乡市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 【注释】 [1]金瑞林.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郭小霞,黄诚.中澳两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83.html -
了解详情
污染致害事件明显呈上升趋势,纵然新闻媒体用了相当的篇幅宣传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污染仍然象恶魔一样吞噬着人类生存的地球。然而,由此而引起的 留给间接利害关系人,国家没有必要干预。这样还可以达到发挥公众维护社会公益及参与环境事务的积极性和热情的目的。(2) 国家检察机关本身的性质和职责表明它实质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82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