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国家赔偿确认案件审查范围,但又没有法律依据不予立案,因此就立了。建议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对国家赔偿确认案件的立案标准给予明确规定,对属于规定类型之内的予以 达到精神抚慰之目的,是社会对人格价值尊重和保护的表现。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第一款隐含规定精神赔偿,后由司法解释予以明确。侵权责任法根据实际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022.html -
了解详情
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法律制度。 一、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 我国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始见于我国的《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 规定,依法驳回了麻旦旦精神赔偿的请求。受害少女为何在一审中仅仅得到不可思议和屈辱的74.66元的国家赔偿?原因无他,法院依据《国家赔偿法》规定侵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592.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不失其属于对收入损失赔偿的法律属性。第一,两金与其他财产性损失并列规定在一个层次上;第二,在当时,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中,一般仍局限在 具体的赔偿标准,给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残疾赔偿和死亡赔偿提供了法律依据,以前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是精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875.html -
了解详情
赋予了被害人。因为,被害人若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院就可能要判处或责令被告人赔偿损失,被告人将以此方式承担刑事责任;反之,如果被害人没有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依据。立法者并无意区分经济损失和损失。而且当时对于精神赔偿根本就没有法律上的依据,新中国第一次确立精神赔偿制度是在1987年1月1日生效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24.html -
了解详情
了最高人民法院在处理赔偿问题上的态度。上述《讲话》没有指明不支持死亡赔偿金的法律依据,但无疑上述因素是造成《讲话》得以出台,其精神在全国部分 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上卷)[M].张新宝,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740. {12}江平.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4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010.html -
了解详情
列举的一般侵权行为责任类型,在当时也许是必要的(如第120条的规定成为后来侵害人格权之精神损害赔偿的主要依据),但是在今天看来或者无需做此等面面俱到的 区别,即前者基本上为任意性规范,后者基本上为强制性规范。合同条款是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只有在当事人缺乏相应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无效等情形作为任意性规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576.html -
了解详情
、配偶权、亲属权等,法人并不享有,因此法人不可能造成这些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的损害。但法人享有名誉权、名称权等人格权利和荣誉等身份权利,法人由此可能造成 的精神损害,故对侵犯知识产权所产生的精神损害赔偿已提到议事日程,司法实践先行突破,不乏此方面的判例,但缺乏法律依据。《民法通则》第118条规定:公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043.html -
了解详情
》第120条就是我国正式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依据。 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 出版社 1998年11月版。 6.杨立新、王利明 《侵权法论》 法律出版社 1996年12月第一版。 7. 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143.html -
了解详情
损害赔偿说和精神损害赔偿说的争议。 财产损害赔偿说认为,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死亡赔偿金是对受害者余命年岁内逸失财产的一种弥补。主要的法律依据有:最高 利益的分割,处之不当,甚至会使亲人之间反目成仇,痛上加痛。关于死亡赔偿金的分配,笔者想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死亡赔偿金能否当作遗产分配? 《继承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014.html -
了解详情
哪些遗属有权请求并无具体说明。司法实践中,多认为只有与死者生前关系紧密的配偶、父母、子女才可能成为权利主体。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为当事人请求救济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是我国民法制度的一大进步。那么,在受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32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