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存在竞合关系,有助于认识错误和共犯问题的处理。 【关键词】诈骗罪;盗窃罪;处分意思;处分权限;竞合 【写作年份】2013年 【正文】 刑法第264条规定: 为盗窃罪的间接正犯。 是否认识到财物外形上占有转移的事实的判断并不难,困难的是财产性利益的占有转移认识的判断,如无钱食宿、无票乘车。行为人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040.html -
了解详情
。但书在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的判断过程中并无适用的空间,不能允许在认定被告人的行为在存在论范畴内属于故意杀人的前提下,又从规范论的角度主张,综合案件的 时不知其重者不得从其重罪处断。我国刑法虽无相应规定,但在此等行为人对基本构成要件事实或加重构成要件事实发生重大认识错误的场合,完全可以根据责任主义的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4063.html -
了解详情
则影响社会利益。 第二,将诉讼欺诈行为认定为诈骗,将引申出错误的法律判断或结论,使得司法机关将沦为不得已的共犯。 如果将诉讼欺诈认定为诈骗,那么必然要面临的 由于长期以来的翻译习惯,欺诈行为在翻译时一般对应为刑法上的诈骗罪,对于其在内涵上与欺诈的不同,下文将会具体论述。 [24]陈桂明、李仕春:《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4625.html -
了解详情
考虑的一个因素 在犯罪成立的判断上,客观归责论者认为构成要件实现的意义是:行为人所认识的风险实现了,行为人的计划实现了。对错误的定义是:在规范的 .刑法通论(下册)[M].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192. {32}[德]许内曼.刑法上故意与罪责之客观化[J].郑昆山,许玉秀译.政大法学评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848.html -
了解详情
考虑的一个因素 在犯罪成立的判断上,客观归责论者认为构成要件实现的意义是:行为人所认识的风险实现了,行为人的计划实现了。对错误的定义是:在规范的 .刑法通论(下册)[M].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192. {32}[德]许内曼.刑法上故意与罪责之客观化[J].郑昆山,许玉秀译.政大法学评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2828.html -
了解详情
种情况加以分析,即对于假想防卫究竟应当如何定罪?在刑法理论上,一般认为,对于假想防卫应当按照对事实认识错误的原理解决其刑事责任问题,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 判断的,而与正当防卫或者防卫过当的判断无关。因此,采用不同的犯罪论体系,因为正当防卫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不同,这对于正确认定正当防卫及防卫过当都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008.html -
了解详情
种情况加以分析,即对于假想防卫究竟应当如何定罪?在刑法理论上,一般认为,对于假想防卫应当按照对事实认识错误的原理解决其刑事责任问题,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 判断的,而与正当防卫或者防卫过当的判断无关。因此,采用不同的犯罪论体系,因为正当防卫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不同,这对于正确认定正当防卫及防卫过当都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003.html -
了解详情
错误问题,指对是否存在排除期待可能性基础的事实有错误认识。对于不可避免地陷入错误的情形(主要指误无为有),一般认为因没有期待可能性而阻却责任; ],第194-195页。 [14]从目前刑法理论关于责任要素的范围来看,责任能力、故意、过失、违法性认识可能性、期待可能性成为责任的判断要素基本上无太大争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096.html -
了解详情
和理智施加影响,使之形成有利于己方的判断。如果法官进行的活动不再是认识活动,如果不对案件事实的存否、被告人是否是犯罪人等进行认识,那么是对于这些事实事先已经 被仔细地遵循,过程被公平恰当地引导,还是有可能达到错误的结果(一个无罪的人可能被判有罪,一个有罪的人却可能逍遥法外)。他进而指出:犯罪审判的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00.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未遂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赞同通说的立场,即认为所有因认识错误而不能达到犯罪既遂的行为原则上均应成立不能犯未遂并按照未遂犯予以处罚。{36 66页以下。 {25}纯粹主观说由来于主观主义刑法理论,主张危险的判断是以本人所认识到的事实为基础,从本人的立场来判断危险性的有无(参见前注{20},[日]前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0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