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当事人最终谁胜诉谁败诉还得取决于提出主张者能否充分举证证明自己所依据的事实。 三、法官对诉讼请求变更事项予以告知的条件和效力 以上讨论了确立法官对诉讼 的法律责任;另外,如果因为法官未履行此项告知义务而致使当事人的不当诉讼请求被判决驳回,日后当论法官对诉讼请求变更事项的告知义务以《关于民事诉讼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965.html -
了解详情
过诸多变迁。罗马法时代,由于民刑不分,,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这一总的举证责任原则同样适用刑事诉讼。他包括两条具体原则:其一为原告负举证责任; 恐怕到头来会出现有损于这一规则的现象。 四、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举证责任倒置的适用情形。 (一)制定法明确规定应由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的情形或者其他可反驳的法律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422.html -
了解详情
义务,也就是事不关己,那么他还是当事人吗?二是当事人应否承担民事责任,只有在诉讼的最后阶段即裁判时,由人民法院作出。那么,如果在裁判之前给予第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必然有利于一方当事人,这将打破当事人之间诉讼地位完全平等的格局,违背了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规律当事人平等抗辩原理。[19]也有学者认为,到底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156.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借贷关系,所以应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另一种意见认为,由于被告承认收到原告所交之款,免除了原告就借贷关系存在这一事实的证明责任,而被告必须对代理关系 诉讼举证责任的几个问题》,作者陈明,摘自中国涉外商事审判网。 9、《民事证明责任研究》,作者李浩,法律出版社出版。 10、《真伪不明与公正裁判》,作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30.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笔者认为,以上定义都是从世界可知论的角度出发的,都没有离开“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的束缚,因而不能准确反映民事诉讼证据的本质特征。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但这 证据是指在民事诉讼活动中,诉讼当事人及人民法院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二)分类1、理论上的分类(1)本证和反证: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提出的用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282.html -
了解详情
论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监督制度 宋绍青 内容提要: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从诉讼监督的价值上看,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且目前我国司法现状也要求有相应的监督和 近几年来检察机关在这方面的工作一直未间断过。实践证明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赋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职责是必要的。 但是,检察机关的起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72.html -
了解详情
、开示是当事人收集证据和交换证据的程序。在对抗制民事诉讼程序中,当事人对于案件事实负有完全的证明责任,除极偶然的情形外,法院不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 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做出裁判。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建明在公布该司法解释的新闻发布会上解释到:作为民事诉讼的证明要求,应当努力最求“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40.html -
了解详情
,但究竟谁能担此重任,不经尝试,很难有定论。 也有人主张加强责任究制,强制当事人关心法律,自动到庭,西周时,曾实行“两造具备”,既要求 :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王亚新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 第一版 15、《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王亚新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16、《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39.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中,其弊端不容忽视:第一,世界各国通常认为民事诉讼领域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领域,民事诉讼的发动和发展完全是当事人的事情,国家不应当介入个人私权领域,而 理论界及实务界长期的任务和责任。 参考文献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可提起再审程序的是当事人、法院及检察院。 孙邦清:《论民事上诉中的禁止不利益变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7.html -
了解详情
查明案情,证明客观上真实,积极主动核实起诉一方的举证材料,甚至亲自收集、补充证据,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违背了人民法院收集证据规则,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和法院收集 适时提出主义,并加强了证据的失权效力,即如果当事人在法庭上提出事先并未告知对方当事人的证据,法官可不采纳。德国民事诉讼的这种加强证据失权力,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