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然人” ,将出庭支持公诉的“自然人”称为“公诉人”明显是错误的。对此,本人曾多次申明过观点,公诉机关的《起诉书》亦不再使用“公诉人”这一称谓。 (二)“高傲”和“不思进取”问题 在律师界,“高傲”和“不思进取”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如认为自己是通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942.html -
了解详情
其中 [7]。而被害人的当事人化及作为调查主体介入,使交叉询问可能具有多极化的特点。在被害人及其代理律师出庭参与诉讼的情况下,交叉询问将在公诉人、被害人及诉讼代理人、被告人及辩护人三方展开 [8]。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又对被害人陈述以交叉询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748.html -
了解详情
基准;三是条文中的特别恶劣手段及严重残疾没有明文规定。这些都造成同一案件公诉人、审判人员、辩护人、被害人及被告人的量刑认识不一致,同一类案件各个法院判决 透明。公诉机关指控犯罪的起诉书及法院的判决书绝大多数只显示对被告人定罪的事实及量刑结果,至于如何量刑、量刑的理由往往并不显示。公诉人在庭审过程中往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20.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三方争执)、一对二(特殊情况下被害人因特殊原因而站在被告人立场共同对抗公诉人)等格局,从而造成对等腰三角形诉讼结构的冲击和损害,特别是在我国,检 完善,主要包括:1、公安机关决定不立案的原因;2、应明确规定检察机关的起诉书副本必须送达被害人及送达时间;3、案件的判决和执行情况,特别是变更执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17.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处理机制。一种机制是,犯罪嫌疑人犯罪时当场被发觉或被逮捕的,公诉人认为应当予以追诉,可以直接将该犯罪嫌疑人提交法官,以便在逮捕后的48小时 受理案件立案审查侦查侦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起诉受理案件审查起诉审查起诉决定向人民法院移送起诉书及主要证据材料,相应地,需要制作《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刑事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550.html -
了解详情
百五十五条规定了四个“可以”,即“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可以向被告人发问。审判人员可以讯问被告人”。“可以”这种类型的授权性规范,使公诉人、审判人员有权根据具体案情选择是否讯问,如何讯问等。同样,对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6.html -
了解详情
分为以下两种: 1、“辩”。辩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公安机关认定和检察机关公诉人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辩驳、拒认、翻供等行为。其主要内容有:(1)辩驳。辩驳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公安机关摆出的某种事实和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指控的某种事实,运用自己掌握的证据进行反驳辩解。例如:2004年10月,某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38.html -
了解详情
甲地视频法庭的现场画面。书记员宣布开庭,一切都象真实的法庭,公诉人宣读起诉书,被告陈述,公诉人举证,被告辩护人质证- ——,这一切的一切不仅有书记员的记录, 开始对本案合议,最后宣判或定期宣判。这一切都显得非常的真实和公正,公诉人依法指控,用事实证据说话,辩护人依法辩护维护被告的合法权益。 再设想,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15.html -
了解详情
质证的证人“书面证言”《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 证据,在开庭时与法庭上收集到的主观性证据再进行相互印证,然后才能确定起诉书指控的案件事实是否存在。本文认为,刑事侦查及审查起诉阶段应当只限于收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61.html -
了解详情
质证的证人“书面证言”《刑事诉讼法》第47条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 证据,在开庭时与法庭上收集到的主观性证据再进行相互印证,然后才能确定起诉书指控的案件事实是否存在。本文认为,刑事侦查及审查起诉阶段应当只限于收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