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已提到议事日程,司法实践先行突破,不乏此方面的判例,但缺乏法律依据。《民法通则》第118条规定:公民、法人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发明权和 原则;(4)必要限制原则。七、总结尽管我国关于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还不完善,但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一定会不断健全,我国一定能成为真正的法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043.html -
了解详情
》第120条就是我国正式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依据。 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 出版社 1998年11月版。 6.杨立新、王利明 《侵权法论》 法律出版社 1996年12月第一版。 7. 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143.html -
了解详情
的性质,一直有财产损害赔偿说和精神损害赔偿说的争议。 财产损害赔偿说认为,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死亡赔偿金是对受害者余命年岁内逸失财产的一种弥补。主要的法律依据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条第三款规定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014.html -
了解详情
的,应给予物质上的抚慰。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为当事人请求救济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是我国民法制度的 龄女童子宫切除案(1998)闽民终字第19号判决以女童父母非直接受害人为由否认其精神损害之诉求,感触颇深,民法每一点滴进步,关系人民福祉,实在疏忽不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323.html -
了解详情
这些案件的审理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在《民法通则》的上述规定之外,为了进一步明确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8月7日发布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 诉陈益等侵害名誉案全权案等。国际趋势所向。日本民法早期深受德国民法的影响,在《日本民汉典》第710条规定:不问是侵害他人身体、自由或名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150.html -
了解详情
财产权的侵害,也是对死者近亲属精神利益的损害,死者近亲属对此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三、坟墓损害赔偿纠纷的法律适用 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坟墓作为埋葬死者 支出的合理费用。(3)死者近亲属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可以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自然人死亡后,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968.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慰籍。 三、精神损害的理论依据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法学界一直众说纷纭。罗马法早期的《十二铜表法》最早规定了类似人格权法的法律保护内容,规定了 一审判赔25万,二审改判1万元。很多文章引用此案,对一审和二审判赔额的天壤之别大家挞伐,视为笑谈。其实,一审和二审都有道理。一审考虑了加害人的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156.html -
了解详情
不允许刑事被害人另行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禁止性规定,反而它却有支持刑事被害人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意。 最高法院2000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 一般民事侵权就可得到4万元之巨的精神损害赔偿金,而那些惨遭性犯罪侵害的未成年女孩却得不到任何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怪圈。 2、对现行司法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207.html -
了解详情
赔偿金,却被理解为是对收入损失的赔偿,其性质为物质性赔偿而不是精神赔偿。[5] (五)2001年1月2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 正义的理想状态,但是,此种操作将会因过高的成本而变得不现实。这一问题不仅仅在此处存在。几乎所有的法律都在优先追求形式正义,而不是实质正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915.html -
了解详情
公益代表人身份,有权调取证据和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并对法院的审判具有监督权和抗诉权。 3、关于精神损害可否纳入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 的赔偿金。 三是其他单位或个人的赔偿责任问题。认定其他单位或个人负有赔偿责任,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不能随意扩大范围;判决其承担多少份额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