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年份】2005年 【正文】 控制股东是指能够控制他公司的表决权或实际经营管理权的股东,[1]控制股东私益交易(self dealing)[2]是关联交易( 与此交易有利害关系的董事必须证明这项交易具有实质的公平性;本条立法的实际效果是,通过该程序规则实现诉讼法上的举证责任的转换与再分配。 不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021.html -
了解详情
的报酬情况,公司应当置备股东名册或记载股票发行等有关情况,上市公司公开财务状况、经营状况、重大诉讼和每半年公布一次财务会计报告等案件类型。3.股东会 经营地法院也应有管辖权,因为公司纠纷非讼案件多需要及时迅速处理,实际经营地法院管辖更为方便有利。再如申请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纠纷,因我国目前抵押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84.html -
了解详情
。这是一种典型的“捡便宜”思想,其实世上很少有这样的好事。这种思想往往导致实际控制公司的人弄虚作假,隐瞒真相,坑害投资人的利益。公司明明盈利了,他们却说亏损 ,投资人必须保证一定程度的对公司的关注和掌控,例如应定期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甚至派有专人在公司职守,持续向自己传递公司信息。 四、虚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768.html -
了解详情
地位。就供电企业的供用电合同履行中暴露的问题,笔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供用电实际,进行法律分析并提出防范建议。 一、关于供用电合同签订主体问题 签订合同的主体需 的,以防企业法人注销、被撤销等主体资格不存在的问题)、企业的资信状况、经营状况等入手。需由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指无法人资格的单位)亲自签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168.html -
了解详情
经营活动,还使之有了更为清晰的价值评判标准企业利润最大化,同时也使其经营状况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便于对其进行监督。其次,对于投资者来说,一方面法人企业 ,致使公司其他股东利益、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遭到损害。既然公司徒具形式,实际已经丧失人格独立性,法律就应否认它的独立人格,揭开公司面纱,使有责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327.html -
了解详情
、监事。另外,为确保投资利益的实现,即使他们不直接参与公司经营,也还会随时关注公司的经营状况,考察董事、监事的业务能力,并采取各种方式阻止公司经营中 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我们将这些支出认作是监督成本的话,它显然与中小股东个人实际获得的利益是不成比例的。因此,中小股东不仅对监督的需要远远低于大股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42.html -
了解详情
义务,如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之后,银行始终未向其披露该理财产品的经营状况,在出现亏损时,银行也未向其告知亏损的原因。[3]为使双方的 使得金融消费者在未了解该产品真实风险性的情况下做出不理性的投资决定。风险提示实际仍然属于全方位的信息披露的一部分内容,即金融产品交易的不利部分。2000年日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30.html -
了解详情
当然也不排除股东将这部分权力授给董事会行使的可能。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股东大会是收购与反收购的主要战场,被敌意收购企业的控股股东通常 [36] 此外,无论目标公司管理层是否希望收购成功,都不排除其为了自身利益对公司经营状况作出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的评价,因此还必须强化其对于所有有关的收购信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181.html -
了解详情
。首先,企业治理层必须是非常了解本企业和行业的治理专家,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做出较为准确的判定;其次,治理层是风险的偏好者,勇于 而且创业者往往为了这些条款,牺牲长远利益而保证达到眼前的要求。比如一个公司一年实际收入只有700万美金、盈利100万,而对赌协议要求年终达到1000万、盈利20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88.html -
了解详情
债权的结果发生,属于间接故意。第四是清算义务人的行为使债权人的利益受到实际损害。债权人在提起损害赔偿之前,如果公司还未进行清算,应当先向人民法院提起 控制公司与从属公司之间的资产转移以逃避债务;或由于对从属公司经营状况的了解而在从属公司财务状况恶化时设立担保,以此保证控制公司在从属企业破产时享有优先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1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