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笔者认为,以上定义都是从世界可知论的角度出发的,都没有离开“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的束缚,因而不能准确反映民事诉讼证据的本质特征。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但这 证据是指在民事诉讼活动中,诉讼当事人及人民法院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二)分类1、理论上的分类(1)本证和反证: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提出的用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65.html -
了解详情
如日本《民事诉讼法》第2条、澳门《民事诉讼法典》第9条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二是规定程序权滥用的法律责任,并赋予法院自由裁量权。法院有权制止当事人或律师 是民事诉讼在性质上属私权纷争,国家没有必要直接加以干涉;另一张是,民事诉讼的目的并不只是发现真实,而是解决私权争执。”罗森贝克尽管主张真实义务存在,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58.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直接诉讼时,能否同时请求董事对公司的损失做出赔偿?这在民事诉讼的理论上常常令人难以适从。因为股东的直接诉讼是基于他的自益权。基于自益权起诉要求董事赔偿其损失 若该行为系基于董事会之有效决议而为之,则同意或共同参加之董事应负连带责任,但证明对该决议有异议者不在此列;3若董事之行为非基于董事会之决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64.html -
了解详情
职能的充分发挥等等。其实在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制度中已或多或少地体现了“法律事实”的踪影,如民诉法中强调的“当事人自己负举证责任”这一规定,就已明确了当事人 再优势的证据也有可能不能百分之一百地证明客观事实,那么此时法官心中的一杆秤就应由法官自己来衡量,就民事诉讼的每项争议而言,法官或者判原告方胜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50.html -
了解详情
。也有人主张加强责任究制,强制当事人关心法律,自动到庭,西周时,曾实行“两造具备”,既要求原被告双方必须到庭,如有一方面不到庭者以久败诉论。日本、 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14、《对抗与制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王亚新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15、《社会变革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34.html -
了解详情
在实践中,其弊端不容忽视:第一,世界各国通常认为民事诉讼领域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领域,民事诉讼的发动和发展完全是当事人的事情,国家不应当介入个人私权领域,而 是法学理论界及实务界长期的任务和责任。参考文献[1]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可提起再审程序的是当事人、法院及检察院。[2]孙邦清:《论民事上诉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30.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 的名义“独立”对外订立合同,但其既不能独立享有财产权利、也不能独立承担财产责任,故其仅具有团体人格之形式而无团体人格之实质。 三、非法人组织民事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12.html -
了解详情
研究。在一般情况下,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由公安司法机关承担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不负证明责任,亦即他们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但我们认为,被告人及其 故意杀人的事实材料,未发现无过当之防卫的事实材料,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无过当之防卫的辩护事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否则无过当之防卫就不能成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81.html -
了解详情
层面,鉴于2014年《行政诉讼法》刚刚全面修改,短期内像《民事诉讼法》一样修改增加公益民事诉讼的可能性不大、时机也可能尚未成熟。可以在目前授权试点经验 提起行政公诉应成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主要启动方式。第三、社会组织原告资格可借鉴民事诉讼法规定。国际环境保护运动的实践已证明,环保社团是提起环境行政公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9607.html -
了解详情
甚至认为当事人理论与诉权理论、证明责任理论共同构成民事诉讼三大理论基石{1}。在英美法学者的眼里,民事诉讼的进展全取决于当事人的能动性,而不是法官 红.非正当当事人及其更换理论的再探讨[J].现代法学,1997,(2):72-76. {15}李龙.民事诉讼当事人适格刍论[J].现代法学,2000,(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29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