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13条。)的规定,尤其是在立法中又没有明确解释什么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况下,显然是与罪刑法定原则相违背的。由此可见,刑法观念上的转变,尤其是新型价值 刑法第17条第2款明确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诈、投毒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30.html -
了解详情
罪非罪之境,但依中国刑法第13条但书之规定,罪与非罪之区别乃在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故罪与非罪之区别,并非质之不同,只是量之不同而已,刑事 是有一定的严重程度的。这种严重程度有些是通过行为类型就可以表现出来的,如杀人、伤害、抢劫、强奸、绑架等就是如此,只要符合该行为类型,一般就具有可罚性。而有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52.html -
了解详情
不治疗也可以很快恢复健康,其行为的结果不是轻伤、重伤,而是轻微伤。轻微伤属刑法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犯罪的情况。该殴打行为只与被害人的轻微伤 罪;另一种是被告人的危害行为造成被害人其他部位的伤害程度仅是轻微伤的程度,一般情况下不构成故意伤害罪,因为轻微伤不属于刑法规制的范畴;第二,主观上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45.html -
了解详情
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2)抢劫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充其量适用抢劫数额巨大的规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造成了轻伤,部分鉴定结论认为行为造成了轻微伤时,司法机关就会束手无策。 再如,关于故意伤害罪与妨害公务罪的关系,不应当说如果妨害公务导致国家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60.html -
了解详情
,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个定义是对我国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犯罪所作的科学概括,是我国司法机关认定犯罪、区分罪与非罪界限的基本 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他就构成了犯罪。如果一个人故意犯法,那末应惩罚他这种明知故犯。銆如果杀人者事先知道这种伤害会送人的命,而他又积极地去实施了伤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47.html -
了解详情
第13条。)的规定,尤其是在立法中又没有明确解释什么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况下,显然是与罪刑法定原则相违背的。由此可见,刑法观念上的转变,尤其是新型价值 刑法第17条第2款明确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诈、投毒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54.html -
了解详情
非罪之境,但依中国刑法第13条但书之规定,罪与非罪之区别乃在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故罪与非罪之区别,并非质之不同,只是量之不同而已,刑事 是有一定的严重程度的。这种严重程度有些是通过行为类型就可以表现出来的,如杀人、伤害、抢劫、强奸、绑架等就是如此,只要符合该行为类型,一般就具有可罚性。而有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34.html -
了解详情
不大的被告人,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作为犯罪处理;对于依法可不监禁的,尽量适用缓刑或者 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罪犯的减刑、假释案件,要一律开庭审理。对于故意杀人、抢劫、故意伤害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暴力犯罪分子,有组织犯罪案件中的首要分子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7145.html -
了解详情
不大的被告人,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作为犯罪处理;对于依法可不监禁的,尽量适用缓刑或者 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罪犯的减刑、假释案件,要一律开庭审理。对于故意杀人、抢劫、故意伤害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暴力犯罪分子,有组织犯罪案件中的首要分子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814.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再看是否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如果是则不认为犯罪,否则才认为犯罪(实质判断)。⑹ 事实上,审判实践中求诸犯罪概念但书明示或默示出罪的,并不 合理性。质言之,就心理前提说而言,将期待可能性设定为罪过心理的前提,实际上赋予了故意、过失对期待可能性的依附性及审查上的顺序性。 可见,依据心理前提说,在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2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