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缓宣告,另一种是缓执行。我国刑法中的缓刑,采用的是司法制的缓执行制度。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缓刑犯的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只是配合公安机关实施监管。目前尚没有对考察的具体操作程序、方法作出统一规定。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监督机关设置不合理,监管考察没有衡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32.html -
了解详情
予以推广。此后,世界各国相继采用。我国刑法中的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认为暂不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犯的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只是配合公安机关实施监管。目前尚没有对考察的具体操作程序、方法作出统一规定。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监督机关设置不合理,监管考察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15.html -
了解详情
不再执行,但原罪刑宣告仍然有效,犯罪人属于有犯罪前科之人。保留犯罪记录的缓执行缓刑制度目前也有不少国家采用。例如,现行德国刑法典第56条g第1项规定:“ 执行缓刑在免除刑罚执行的程序上不同,但二者的法律后果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可以将这种缓刑归入保留犯罪记录的缓刑之中。又如,在我国大陆学者的论著中提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32.html -
了解详情
上述建议既遵循了适用缓刑的原则性规定,又易于在实践中具体操作。 三、缓刑执行的现状 目前,我国缓刑的执行存在着一些问题,法院对缓刑人员“一缓了事”,没有 缓刑考验作用。据调查,多数法院将缓刑执行通知书送到公安机关,即完成了缓刑的交付执行程序,公安机关由于没有专门的人员对缓刑犯进行监督和管理也没有确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91.html -
了解详情
考察的间接方式进行,这就是缓刑执行,只是这种缓刑执行的强度比被判处刑罚执行强度较轻,但只要通过了缓刑的执行,就可以推定犯罪分子得到了改造。从而达到 的规定。 扩大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对可否适用缓刑的发言权,增加社会参与权,制定适用缓刑的程序规则,设置缓刑听证程序。⑩ 注释: ①刘家琛<刑法(总则)及配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02.html -
了解详情
管理规定的行为,即应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六)缓刑的变更执行 缓刑的变更执行,是指在缓刑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出现了法定情由而决定对 检察人员不主动提前介入监狱和监狱管理机关办理减刑假释的内部讨论、提请呈报程序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病残鉴定、呈报和审批程序,而是在收到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436.html -
了解详情
并欠缺法律知识,律师辩护率也很低,而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据统计,我国目前刑事案件的律师辩护率只有20-25%。[4]实证调查显示,中级法院负责审理的刑事 刑罚执行方式,也不得变更为更严重的执行方式。比如,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缓刑的,不得撤销缓刑执行实刑。其次,在只有被告人上诉的案件中禁止对被告人作任何不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75.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事政策,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如何构建和完善量刑程序,不仅在理论上存在争议,已经开展量刑程序试点的各地法院做法也存在差异。一种观点 控辩双方就缓刑官提出的量刑建议进行辩论,最后由法官决定。就我国而言,完善社会调查报告制度,关键是确定开展社会调查报告的主体,由于我国目前还不存在这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20.html -
了解详情
掉数月时间,因此,管制在我国的适用率极低。就第二种情况而言,正如前文所论述的,适用率也极低。就第三种情况而言,监外执行的罪错儿童极少,且往往 实效分析 (一)罪错儿童缓刑执行效果及社区效正出现的一些问题 中国有很多尝试以保障罪错儿童在缓刑中得以矫正。最典型与有效的是社会矫正。从目前试点的反馈情况来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477.html -
了解详情
不再执行;但是 如果违反了必须遵守的条件,则要执行原判刑罚。 (二)特别缓刑与一般缓刑的区别。 我国的缓刑是在总结本国的司法实践,借鉴外国立法经验的 犯,有无前科劣迹,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等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判断的。目前除了刑法规定的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外 ,尚无其他统一规定,我们认为以下几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51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