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引导,其原因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并不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对民事诉讼的各项制度缺乏了解,因此,法院在诉讼过程中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充当合理的信息 经济纠纷,甲方使用乙方产品,甲方组装产品后,产品卖给第三方,第三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要求甲方退货并索赔,甲方以乙方质量缺陷为由,停止支付乙方货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53.html -
了解详情
作者:左丽珍 //www.dffy.com/faxuejieti/ss/200405/20040519171311.htm [12]《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及其效力》 作者:徐新 来源:法律图书馆 [13]《当事人自认对司法判断权的合理约束及其例外》 最高人民法院:贺小荣 《人民司法》200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29.html -
了解详情
不难发现其中某些诉讼制度的建构并不完全符合甚至直接悖离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诉讼权利不平等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对被告按期提交答辩状缺乏刚性约束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13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26.html -
了解详情
条规定: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据此规定可知,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达成的调解协议对其并无约束力,只有当调解书 调解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适应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对现行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制度进一步改革、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注释: ①沈伟主编《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889.html -
了解详情
权神圣,即民事权利受到法律充分保障,任何人或者任何权力均不得侵犯,并且非依公正的法律程序,不得限制或者掠夺。[7]私权神圣尽管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受到了一定 诉讼法上体现意思自治,使意思自治在诉讼领域获得扩张,对于当前诉讼模式从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民事诉讼中的自由理念的体现主要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06.html -
了解详情
对被告不利之推断。1976年新加坡最先采纳这一建议,载入1977年1月施行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法案。由于北爱尔兰发生一系列恐怖主义暴力案件,1988年英国通过了适用于 自主。另一方面,民事诉讼虽然是解决私权纠纷的程序,但诉讼程序却并不仅仅是当事人(包括律师)私人的事情,民事诉讼中的平等和对等原则决不仅仅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79.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条件、纠纷是否属于法院主管和管辖、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的条件,等等。[2]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提出责任解决的是哪一方当事人应当向法院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 行使侦查权;第九等为无线索,据此则不足以采取任何法律行为。 德国立法中亦通过实体法律规范和程序法律规范对原则性证明尺度(即一般性证明标准)作出修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47.html -
了解详情
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就此问题作一尝试性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质证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地位 质证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地位是通过其作用体现出来的。 。当事人主义质证模式与职权主义质证模式的根本分野,就在于审判主体在民事质证程序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在当事人主义质证模式里,质证程序完全在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17.html -
了解详情
的人之利益,而是多数人同时享有的毫无区别的利益,无法纳入以相对性解决为原则的民事诉讼中来。以环境诉讼等扩散性利益受到侵害的事件为例。传统的民事 特定的证券投资者、金融秩序乃至整个社会秩序。此外,现代型诉讼中的当事人尤其是原告的主张,一般都会表现出较强的公益诉求。例如消费者保护纠纷、公害纠纷、社会福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67.html -
了解详情
释明权的含义及性质特征 法官释明权,又称阐明权,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声明或主张不明确、不适当或不充分时,法官通过启发、询问、提醒等方式, 在对所提事实说明不够时要加以补充,还要表明证据方法。在必要时,审判长应与当事人共同从事实和法律两方面对事实关系和法律关系进行阐明并且发问。在法国的现行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12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