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标准,《行政诉讼法》则未予规定。但是,姑且不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否的确需要在这方面如此泾渭分明地予以区别,单从行政相对人角度而言,很难在 条第2项第3目(违反法定程序),撤销了被告不授予刘燕文博士学位的决定。在判决论理部分,法院实际上触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法定程序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012.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说明为什么不存在对公园损害更小的可行替换路线。交通部则辩称部长无须作出正式的事实认定,并在法庭上出示了支持批准决定的证词。联邦地区法院和上诉 ,且委员会的结论全部基于这个推论,并没有实质性证据的支持。 四、结论 美国行政诉讼的司法经验表明,司法审查的适当力度和标准取决于诸多制度性因素,尤其是司法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337.html -
了解详情
主义模式和职权主义模式。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法院采证的范围和法院审查的范围两个方面。在当事人主义模式下,行政诉讼证据上采用辩论主义,强调当事人在诉讼证据收集 确认诉讼中,原告对申请和符合条件等负举证责任,但对相当期限内行政机关为什么不作出,是否有正当理由,被告负举证责任。参见,[韩国]李尚圭:《行政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44.html -
了解详情
作出判决,更不宜作出没有诉讼请求为根据的不利于原告的判决。关于审查范围,从行政诉讼之初就存在着“法律审”和“事实审”之争。所谓“法律审”就是指人民法院在 即使去掉瑕疵、纠正错误亦成了不合法的行为,也有损于国家行政机关的威信。其次,易于使当事人息讼,因为当事人难于理解法院为什么要维持错误的行为,而采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80.html -
了解详情
发回重审。[13]关于该案中的诉讼时效,可以讨论的问题很多,包括一审法院的判决、行政诉讼时效的中断、新旧司法解释的适用等,但这里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举证责任 、甚至不可能加以证明的事情,那么从原则上看,为什么一个被告人所承担的责任不应该是举证责任呢?详见该文页65—67.[7]见阿斯伯、沙拉扎合著《证据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65.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WTO规则的区别在于能否为国家赢得调整法律、政策的时间,(注:这就是为什么WTO100多个成员国,包括以前一直直接适用国际法国际条约的国家,在是否直接适用WTO 注:GATS第3条第1款。)也就是说,非经正式公布,不具效力。因此法院在行政诉讼中适用的法律只能是按照法定程序对外公布的法律、法规。按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96.html -
了解详情
对法律解释与适用所拥有的主导地位。五是要建立法律解释的“监督化”制度。为什么现在的行政规范冲突较多,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行政法律规范解释的监督 ,主要包括不作为诉讼和拒绝作为诉讼两种情形。课予义务诉讼的最终判决关乎司法权与行政权的界限,因而法院必须审慎地做出。 [11] 章志远:《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57.html -
了解详情
的过程中,可以行使对规范、次级规范的审查权。事实上,至少在中国的行政诉讼过程中,法院如果碰到这样一些问题,行政诉讼法要求它们逐级上报,让有权的部门来审查 委员会通过,然后才实施。现在这个制度是一样的,用同一个理由问那个党的决策是为什么不能审查?如果你要有一个审查体制的话,我认为当然可以审查。台湾的发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92.html -
了解详情
该规定来办理,一般都是采取拖延时间的办法,让公民望而却步,或是把案件的审理推到更高一级法院。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了呢?除了受理立案申请的法院的司法 具有抽象行政行为的特征,即行为对象的不特定性,使众多维护公民知情权的行政诉讼被拒之法院之外。因此,在目前的制度情形下,选择行政复议前置来救济公民知情权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8280.html -
了解详情
,而在于梳理司法实践的探索以及对学说的引领。 一、严重不合理判断标准的推导 二审法院的判决指出:行政诉讼中,司法对自由裁量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只有一个标准,即 ,后裁决的基本要求。[9]这一上诉理由,质疑了上海市工商局为什么不进行法律解释和涵摄?与二审法院的认定相比,陆煜章的这一上诉理由反而更准确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72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