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也适用。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外国,侵占罪和盗窃罪等都是属于将他人财产据为己有的侵犯财产的犯罪,只是其二者之间在法定刑上存在极大的差别而已,即前者处罚 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7页。 [11]成华:《工作中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应定何罪?》,载《中国检察官》2008年第2期,第62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479.html -
了解详情
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依法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四条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 的规定处刑较轻的,适用修正后刑法的有关规定。 实施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根据修正前刑法应当以诈骗罪、职务侵占罪或者贪污罪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1515.html -
了解详情
,使租赁公司作出错误认识,使租赁公司将车租赁给李某。李某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故意,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且数额较大,应以诈骗罪予以定罪处罚。 是合同诈骗罪的次要客体。也就是说,立法者设立合同诈骗罪旨在通过对市场交易合同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的保护,以保证市场交易秩序的正常运行和维持国家合同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1104.html -
了解详情
特征是被害人基于行为人的欺骗手段作出错误判断而自愿交出财物。诉讼欺诈中,被害人受到财产损失并不是因为行为人的欺骗行为,而是因为法院的判决而其必须承担的败诉结果, 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75.html -
了解详情
意见认为,第一、二、三阶段的行为具有同一性,是基于同一种犯罪目的,即非法占有他人财物,针对的是同一犯罪对象,第二、三阶段行为是第一阶段行为的延续,因为 实现的是侵占罪的客观事实,由于盗窃故意的认识内容并不缺乏侵占故意的内容(侵害他人财产所有权的认识),因而,行为在侵占罪范围内主客观相统一,成立侵占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071.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基于如下考虑:首先,从犯罪的主观方面看,行为人具有扰乱金融秩序或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主观故意。行为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往往通过发布虚假的投资信息 违法犯罪活动并不能推定出行为人具有将集资款据为己有的目的[5],例如行为人利用非法集资款从事制假售假活动,准备实现营利后再返还集资款,最终由于各种原因(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375.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种物权制度来进行研究的,称占有权是非所有人利用他人财产的物权,非所有人在占有他人财产的基础上以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或其他允许的方式实现的直接支配物 情况下是不存在的,甚至就根本不存在[18]。因此任何占有都应当是合法的,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而非法占有违反法律规定,不仅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且应当承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467.html -
了解详情
冒用或破译,这种冒用密码或破译后利用密码进行的网上信用卡支付行为,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这种行为不因为没有具体的信用卡而改变犯罪性质,也属于 具有消费、支付等功能的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这种行为属于刑法中规定的冒用他人信用卡犯罪的行为特征[1],所以,刑法规定恶意透支的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52.html -
了解详情
、占有的刑法意义 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一般将财产罪划分为取得罪与毁弃罪。取得罪是指不法取得他人财产的犯罪,如盗窃罪、诈骗罪、抢劫罪等;毁弃罪是 )[M].冯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2}陈兴良.非法占有他人遗忘在特定场所之财物的定性.法学前沿[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46.html -
了解详情
、占有的刑法意义 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一般将财产罪划分为取得罪与毁弃罪。取得罪是指不法取得他人财产的犯罪,如盗窃罪、诈骗罪、抢劫罪等;毁弃罪是 )[M].冯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2}陈兴良.非法占有他人遗忘在特定场所之财物的定性.法学前沿[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6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