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通过一些司法解释,进行了确立证据规则的初步尝试。[10]例如,明确宣布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言词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此外,关于原始 》主编:卞建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6~7页 [3]选自《证据法学》主编:卞建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7页 [4]选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0390.html -
了解详情
到通过上述手段获取证据的重大价值及付出的高昂成本,司法实务中一般偏重于将其采纳为证据或者通过转化的形式使其具备证据能力,鲜有以非法证据为 ;2004年12月1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与西安市人民检察院《刑事案件庭前证据展示操作办法(试行)》;2004年底,山东省寿光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寿光市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720.html -
了解详情
都有职责予以排除。我们认为,目前这种设置需要进一步的澄清。 首先,人民检察院排除非法口供不符合正当程序原理。 人民检察院《规则》第26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 审查起诉 获取上述言词证据的程序基本一致,都是由两名侦查人员单独询问获取;其三,被害人、证人由于其特定的诉讼地位,侦控机关采非法手段获取他们证言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51.html -
了解详情
水源,这与法治公平正义的精髓格格不入。如果为了将某人定罪,不惜以非法手段获取证据,以非法证据来定罪,尽管也可以达到特定目的,但以牺牲公平正义为代价 不能胜任侦查工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犯罪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犯罪者对抗侦查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客观上要求侦查人员不断提高侦查技能,而如今的侦查队伍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16.html -
了解详情
限制性的沉默权,从而减弱侦查机关对口供的依赖心理,促使其改变原先寄希望于获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以促进破案的侦查模式,提高诉讼文明程度。 勃兰代斯 变为法律上的犯罪人。不正当的法律程序当然不能带来法律承认的后果。采用非法手段收集证据,如果成为整个司法界的态度,那是非常可怕的。在世界各国立法司法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503.html -
了解详情
目前私人侦探机构所经营的业务范围多为一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机密等普通公民无法通过一般的手段获取证据的领域,如调查第三者或是调查债务人财产情况的。为了能够获取 ,属于通过不合法手段获取的证据,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从以上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私人侦探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非法证据的范畴,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651.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确定“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体现的是非法性排除的精神,反映了行政程序的特点,具有合理性 时限,要求行政程序参与人限期举证,但行政机关确定的时限应当有利于行政程序参与人提供证据,确定时限时不得违背合理行政原则。 超过法律规定时限或行政机关确定的时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61.html -
了解详情
关联性基准、必要性基准和可能性基准;{5}后者认为包括基于待证事实之驳回标准和基于证据方法之驳回标准。{6}二者仅在于分类方法不同,而实际上包含的内容基本相吻合 的证据排除于法庭之外。我们认为,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以诉讼相对方针对证据申请所涉证据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之异议而开启,是对违法取证行为之有无、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782.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只要是指在刑事诉讼中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既包括通过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等方法获取的口供、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7]马国贤、樊玉成.《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精解》.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8]何家弘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451.html -
了解详情
【写作年份】2006年 【正文】 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关于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采用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不得在民事审判中为法院所采用的规则。 的一方当事人,则应当由受害人本人决定是否请求法院予以排除。这一方面是由于非法取证行为既然侵害的是受害人的人身权、财产权这些民事权益,受害人作为权利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