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权,主要是考虑到某些案件公安机关侦查不利,因此由司法机关-检察院侦查比较合适,检察机关同时还是法律监督机关,可以对公安机关的侦查行使法律监督权。但二者是 机关的起诉和指挥,因此,应当规定,在特定的条件下,警察对于侦查事务具有适时报告的义务,对于检察机关的检察意见没有特殊理由的应当服从,除非特殊理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36.html -
了解详情
适应这种改革的设想而提出的,是指职务犯罪案件由本地检察机关侦查终结后,依法移送异地同级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制度。 一、提出异地公诉制度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也是需要斟酌的问题。从方便诉讼和便于协调关系的角度分析,拘留、逮捕的执行权以赋予异地公安机关为佳;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执行权以赋予本地公安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69.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就要无罪释放,并按照国家赔偿法赔偿损失,恢复名誉。在司法实践中,有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或出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有些案件不可能查得水落石出或者一时难以查清。 (4)加强了公诉人的举证责任和证明责任。例如,第129条规定了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案件应达到的要求(证明要求):犯罪事实清楚、充分(撤消案件除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51.html -
了解详情
经排查,与死者生前合租同一套房、比邻而居的王某,因具有重大嫌疑而进入公安机关的侦查视野。据王某所在公司的同事陈述,王某在案发当日曾经使用过一款东芝 这种声东击西的侦查谋略,从表面上看是合法的(因为B罪本身也符合法定逮捕条件),但由于侦查机关的真实目的是为了讯问另一案件(A罪),而该案件本身并不符合逮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54.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中法官如何判断相对人善意且无过错呢?应当综合考虑法律行为发生的原因、条件、环境因素、行为人的职业特征、假象的掩蔽程度和普通人对假象的认知程度等 事实,将其销案,无罪释放,才由刑事犯罪转化为民事纠纷。因此有人认为公安机关侦查活动不具有合法性,证据不予采信的提法明显不妥。 作者认为嫌疑人相关口供能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70.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1995年《人民警察法》第16条对此作了扩大规定: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 证据,证实嫌疑人具有确实的犯罪意图或者是正在实施犯罪,或该特定人员确实与案件有关。在结束条件上可限定为:收集到必要证据,达到适用强制措施的证据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382.html -
了解详情
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侦察、收集、调取证据材料(第89条),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和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应当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的证据材料;人民检察院经过审查认为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补充侦查后仍然证据不足的,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第14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485.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某一基本职能来界定其权力属性与结构关系。例如,将公安机关侦查权界定为行政权,同时又将检察机关侦查权界定为法律监督职能、公诉职能的从属,抑或称为由 以外的其他日常工作职权范围,充其量是作为案件管辖分工的侦查资源优势和侦查便利条件来考察,因而显然不能认为侦查权在权力属性上具有多元性、关键是看权力主体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501.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规定,检察人员(相对于公安机关为侦查人员)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后或者对其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可以聘请律师为 存在隐瞒事实的事实,律师辩护是否以犯罪嫌疑人的陈述是否真实作为履行辩护职责的条件,以及律师的这种拒绝是否与律师职责相悖等原则问题。果然如此,律师,尤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88.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官熟知法律对证据质量、数量等方面的要求,能更好地处理侦查取证的问题;而公安机关侦查人员侦查技术水平高、设备先进,所以能获得更多的案件线索。将 ,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益和挽救犯罪嫌疑人。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借鉴德国、日本刑法中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建立暂缓起诉制度,对青少年犯罪中的初犯、偶犯、社会危害性不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