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虽然发生交通事故,但危害后果没有达到如此重大程度的,便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3.行为的违规性与事故的重大性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这是行为人负 年以上有期徒刑,立法者是否将交通肇事后,不但不救助受伤人员,反而将受害人员带离现场予以隐蔽或者遗弃,使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间接故意杀人行为的情节考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57.html -
了解详情
等因素而使用毒品是一个难于简单回答的问题,研究滥用毒品行为的成因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充满着争议。 但是,滥用毒品行为带来的危害有目共睹,主要表现在:一、毒品严重 坦率地说,这个领域不应该是法律(至少是刑法)所管辖的。⒄ 正因为滥用毒品行为的犯罪化并不是防止和治疗滥用毒品者的合适方式,它不能为一个已厌倦生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56.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来看就呈现了这种缺陷,一方面出台了多个有关经济犯罪的刑法修正案和司法解释,希望通过制定一部大而全的刑法典就可以解决经济犯罪问题,显然这种想法是过于简单了 犯罪的资源和力量。 3、在具体刑事立法政策上,在不法经济行为的犯罪化的同时应当注重经济犯罪行为的非犯罪化和刑罚的适度轻缓化,同时可以考虑建立专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19.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主要体现在对《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反腐败法》和2004年颁布的《联邦政府关于在联邦行政机构防止腐败行为的条例》以及联邦内政部颁布的其他 活动的资格限制。 (五)立法滞后,分布散乱 一方面,由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分别颁布于1993年和1996年,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418.html -
了解详情
是保护法益,当某种侵害法益的行为在数量、样态、危害结果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时,必然要求刑事立法对此作出反应,保护该法益的刑法规范也应当随之变化。 我国有关 现代社会为危险社会。在公民面临诸多危险而丧失了安全感的情况下,各国刑事立法与刑法理论所采取的对策,一个途径是承认被允许的危险,当行为人实施对社会有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213.html -
了解详情
缓都不能有效地治理恐怖主义犯罪。例如,911恐怖事件使美国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犯罪对策,特别明显的是加大了打击恐怖活动的力度;但是,总的说来,美国国内的刑事 指个人、组织基于上述思想、理念实施的违反刑法规定、应受刑罚处罚之危害行为。参见赵秉志、杜邈:我国反恐怖主义立法完善研讨,载《法律科学》2006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66.html -
了解详情
,也要明显重于对因普通过失而实施的同类性质行为的处罚。有学者认为,业务过失犯罪的处罚之所以重于普通过失犯罪,其立法理论依据主要是,从事某种业务的人在 下,其社会危害性明显重于技术过失犯罪和职业过失犯罪,因而,按照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对职务过失犯罪原则上应配置重于其他业务过失犯罪即技术过失犯罪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98.html -
了解详情
从不同的角度为资本主义制度寻找各种惩治和预防犯罪的方略和对策,从而陆续形成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刑法学派,如刑事古典学派、刑事人类学派、刑事社会学派,以及新古典学派、 构成、刑事责任、刑罚及其适用和执行等问题。目前列为国际犯罪的行为约有20余种,如战争罪、危害人类罪、种族灭绝罪、侵略罪、非法使用禁用武器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63.html -
了解详情
残酷到文明温和,由强调报复惩罚到注重矫正预防。刑罚的轻缓化已成为20世纪以来刑法立法与司法的原则与宗旨,矫正与预防的功利观也取代了报应理念成为刑罚的根本 体现报应的同质性外,对侵害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等性质的犯罪也可并科罚金。四是,对法人犯罪普遍适用罚金外,对自然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390.html -
了解详情
既有村民委员会主任,又有村党支部书记,有的身份是二者兼有。《刑法》第93条第2款的立法解释规定: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 典型的 官小 权大,因此,要进行合理分工,集体决策,防止权力过分集中而产生腐败现象。要不断强化职务行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建立行之有效和与此相配套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1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