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人民法院确认制作调解书并向当事人送达后案件即审理终结。民事调解协议属于协议的一种,虽然形成于民事诉讼过程中,是民事诉讼的一种结果,但它与 之间达成合意。实质上,暂缓执行是申请执行人同意被执行人延期履行义务,此时提供担保的目的是当被执行人在暂缓期限届满后仍不履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被执行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773.html -
了解详情
从请求赔偿范围上看,现行民诉法当事人不仅可请求物质财产损失,而且可以请求精神损害或间接损失,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害人却无法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导致受害人权益 诉讼理由往往一笔带过,就是一个明证。 2、从证明标准看,刑事诉讼法追求犯罪事实的绝对真实,即力求从证据上绝对还原真相,而民诉法证明标准是法律真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703.html -
了解详情
提交,而在第一审程序中,有权利提交答辩状的当事人只有被告。(2)民事诉讼法第243条规定:涉外民事诉讼的被告对人民法院管辖不提异议,并应诉答辩的, 一人提出管辖权异议,其他共同被告没有提,该异议被裁定驳回后,没有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共同被告对裁定不服提出上诉,上诉法院是否应当对其上诉进行审查呢? 根据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73.html -
了解详情
正义的一面。但另一方面民事诉讼作为一种诉讼程序,同时也强调当事人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符合正当程序的要求,这也是民事诉讼的应有之义。然而排除 ,但神志清醒。法庭最终采纳了该磁带作为证据。本案对私自录音证据所采取的慎重态度,对于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依法作出公正裁判起到了关键作用。[⑩] 正是因为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51.html -
了解详情
如,因人民检察院主动发现并自行决定抗诉,违背了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和不告不理原则,对当事人的自由处分权构成了侵犯;再如,由于法律没有明确 ,法庭辩论结束后发表口头或书面监督意见等。这种明确界定人民检察院出庭检察人员的地位与职责好处是多方面的。一是有利于维护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要因为人民检察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333.html -
了解详情
职权的有机结合、均衡分配,是世界各国民事诉讼的发展方向。我国的民事诉讼改革,也应当通过合理分配诉讼程序中当事人权利与法官权力为基础来构造,在贯彻落实 的若干规定》专门规定了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一节,其中对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进行了限定,是指:涉及可能有损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91.html -
了解详情
。同时,附带民事诉讼也不能由行政机关提起,行政机关不是民事争议当事人,与民事争议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因此不具有原告资格。 5、对于在行政诉讼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时间,《若干解释》第61条并未加以规定,理论界也未形成通说。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来看,笔者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11.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负担、法律责任等一系列解释民事诉讼的概念,也为解释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各种诉讼现象提供了依据。例如,一般被称之为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或者提供证据责任实际上 。12](德)罗森贝克、施瓦布、戈特瓦尔德:《民事诉讼法》(第16版),2004年版,第15页。(Rosenberg/Schwab/Gottwald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94.html -
了解详情
平等、对等原则必然要求国家公权力的介入,要求法院进行程序管理。当事人的自主权与法官职权的结合、均衡分配,顺应了现代民事诉讼的要求。[2]立案审查既充分体现 就对法院与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解决纠纷划分了界限,法律不应要求法院包揽所有的社会纠纷,事实上也不可能。有些纠纷让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处理是法院受理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76.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不能随意撤回自认或者再作相反的主张。一方面根据民事诉讼的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在诉讼中实施一定的诉讼行为后,没有正当的理由不得随意实施否定前一行为或与 〉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2月版 10、《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是否都不适用自认》四川省广汉市人民法院:王长军中国法院网 叶亚奇 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