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污染中的单位犯罪 环境保护针对的是对环境有害的影响。所谓的有害影响是指环境破坏,即一切降低环境质量、损害环境生态的事件或者行为。如工业污染 导致了有罪无刑,司法实践无法操作,也造成了单位可能由于实施此类危害行为可以成为违反行政性法规、规章的主体,但却不能成为非法侵入或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81.html -
了解详情
三)特殊情况下抢夺财物行为的认定 对于暴力作用于财物而影响到财物持有者身体的情形下,究竟以抢劫罪还是抢夺罪认定,同样要根据两罪中暴力的危害来区分。如果在获取 杀人)的牵连,如果抢夺侵犯的财物数额尚不构成犯罪的,按照过失重伤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从重处罚;如果抢夺行为本身也构成的,则应从一重罪定罪并从重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92.html -
了解详情
修改为具体危险犯,将调控点进行了有限度的前置化处理,其目的在于降低犯罪构成的条件,省去因果关系证明的条件,从而更有利于对该类犯罪定罪处罚。值得注意的是, 风险而制定的关于危险犯、持有犯、推定等制度,对传统刑法中罪刑均衡原则、罪过责任原则以及危害行为与结果间的因果关系原则等罪责原则都有不同程度的背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25.html -
了解详情
修改为具体危险犯,将调控点进行了有限度的前置化处理,其目的在于降低犯罪构成的条件,省去因果关系证明的条件,从而更有利于对该类犯罪定罪处罚。值得注意的是, 风险而制定的关于危险犯、持有犯、推定等制度,对传统刑法中罪刑均衡原则、罪过责任原则以及危害行为与结果间的因果关系原则等罪责原则都有不同程度的背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10.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情节恶劣,情节严重或者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才构成犯罪。对于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寻衅滋事行为,只能以一般违法行为论处。前面已在本罪客观特征时, 社会造成损害,最易表现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间接不良后果是指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或间接引起的损害。后果同样也能反映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行为人是否造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16.html -
了解详情
的,是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必须正面解决的问题。该案中最后重庆市九龙区人民法院和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均认定两被告构成过失犯罪,各判处有期徒刑4年。这个判决显然 能否成立? 在过失共同犯罪中应当区分主犯、从犯。一般来说在实施过失行为时处于领导支配地位,或者个人行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应当承担较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198.html -
了解详情
的事实特征,因此,危害行为是犯罪构成的核心要件。其次,犯罪客观方面包括危害结果。危害结果即危害行为对社会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如果行为不可能给社会造成 一个行为具备了法律规定的要件,行为就构成犯罪,行为人就要受追究。这样的犯罪规格,必然难以引起司法人去关注许多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案外因素,如前科、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188.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的刺激。从广义上讲,犯罪的成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犯罪活动使社会付出的成本代价,主要是指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团体及私人为避免犯罪的 ,犯罪人的心理负罪感、受谴责感就会增强,同时社会公民对犯罪记录敏感度增强,犯罪对罪犯将来的影响也会增大。 由此可见,提高预期刑罚成本,不只是单单涉及刑罚本身成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621.html -
了解详情
客体造成的法定现实侵害或具体危险的事实。犯罪行为是通过对犯罪对象的影响来侵害犯罪客体的,该观点认为该罪的犯罪对象是枪支,从而得出了以上结论。而我们认为 的统一。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表现形式,而犯罪客体则是犯罪对象的本质。构成结果与犯罪构成的四大要件联系密切。首先,构成结果是犯罪行为侵犯犯罪客体造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004.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况,而不是机械地满足于犯罪构成事实和法定情节的认定,可以更加客观地判断当下的犯罪行为到底是犯罪人惯常的行为趋势和倾向的正常表现,还是主要因外在因素 的社会贡献作为一个酌定量刑情节,虽然其并没有被法律明文规定,但它对量刑的调节包括对死刑适用的影响(尽管不如某些法定量刑情节明显),确实是有法律依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62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