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不仅应把精神损害赔偿的对象锁定于自然人,还应将其适用对象扩大至法人的精神损害(法人精神利益)。 (4)为使犯罪分子承担全部 多支付的赔偿金。 三是其他单位或个人的赔偿责任问题。认定其他单位或个人负有赔偿责任,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不能随意扩大范围;判决其承担多少份额及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0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请求,那么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有没有对这项制度予以确认?就是说这项民事法律制度有没有法律依据。在理论和实践中,通说都将民法通则第120条作为精神损害 恐惧、悲伤、绝望等不良情绪。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精神损害虽然难以用金钱来衡量,但是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性质是财产赔偿责任,以财产方式作为主要救济手段,所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01.html -
了解详情
在若干种合同如在旅游等合同中也不得承认精神损害赔偿的理由,只要法律设置严格的条件即可消除或者减弱承认精神损害赔偿的负面影响。对其第四点理由,笔者回应如下:( 的条款场合,游客等当事人援用合同法解决纠纷,免责条款容易被确定为有效;而依据侵权行为法处理,免责条款容易被确认为无效。再如,在旅游、观看演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758.html -
了解详情
按照下列规则确定:如果加人未以营利为目的而侵害肖像权,可按照精神损害赔偿的一般方法确定赔偿数额;如果加害人以营利为目的侵害肖像权,可以参照肖像转让使用权 ,第175页。 [29] 这种做法,尽管弥补了《民法通则》关于人身权保护的不足,也为司法实践中保护隐私权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将隐私权作为名誉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616.html -
了解详情
赔偿。反对者主要根据和理由是: 1、一种观点认为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没有法律依据。此种观点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 被害人甚至在侦查机关调查取证时都不愿承认受害事实或者不愿意配合作证。能够立案的又有一部分案件得不到侦破或者因为证据不足被判无罪,这就意味有大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081.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要件、立法缺陷以及完善意见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性质 在私法领域,损害赔偿责任的产生原因有两个:违约和侵权。那么,离婚损害赔偿的 婚姻契约说更加站不住脚。第二、从我国相关立法看,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赔偿和精神赔偿,精神赔偿一般只适用于侵权领域而不适用于违约场合。故而,离婚损害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517.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赔偿损失。该条规定并没有排除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可以作扩大解释,以112条来解决违约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问题。 3、我国的司法实践 虽然目前我国关于违约精神损害 赔偿的权利,其正当性值得怀疑[6]。 4、违约与精神赔偿并存的理论依据 (1)违约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应赋予守约方选择权,而不应强行规定守约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361.html -
了解详情
的未成年罪犯非刑罚执行制度。[viii]德国规范未成年罪犯非刑罚处罚执行的现有法律依据是《青少年司法法》第九十一条、第九十二条。德国宪法法院认为 有的案件没有必要对犯罪人处以刑罚措施,要求其在经济上对被害人进行全面赔偿以及惩罚性赔偿的处罚意义、补偿意义、教育意义更为明显。例如,初次酒后驾驶即造成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9892.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在我国台湾地区,自其消费者保护法明文引进后,现在惩罚性赔偿制度已经被消费者保护法之外的法律所采纳,如健康食品卫生法和两性平等工作法。就此学者评价,台湾 的观点似乎完全不考虑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认为即使在无过错责任的侵权案件中,也无例外地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方式。 [48] 笔者认为,即使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342.html -
了解详情
受害人合法权益又靠什么来保护呢?如果被告人日后被发现有财产足以赔偿,受害人又没有法律文书支持,依据什么申请执行呢?所以笔者认为附带民事诉讼不应以判决时 民事法律相冲突,导致附带民事诉讼对精神损害不予赔偿,而单独提起民事诉讼则给予赔偿的法律怪状。新刑事诉讼法修改前,司法界已注意到这一现象,最高人民法院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01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