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济?该如何救济?如果一味坚持一事不再理,维护判决的既判力,维护法律的权威,被告人反而可能遭受更大的不公正,这无疑与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保护 既可以对被告人减轻处罚,也可以对被告人加重处罚。这种规定不仅与国际公约相违背,而且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作法相左,不利于保障被告人的人权。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06.html -
了解详情
并作出判决以后,刑事诉讼程序才告终结,二审裁判方为生效裁判;一审判决的生效则应是在没有上诉或抗诉,且经过了法定的上诉(抗诉)期限。但死刑判决、裁定 实际适用设置更多障碍,虽然不能因此而使这种刑罚方法变成理性的方法,但因此可以尽量减少非理性因素对其的影响,避免使其实际适用增加非理性成分。 另外,我们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65.html -
了解详情
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对于不需要开庭的,在当事人提交了新的证据后,人民法院可以结合二审案件审理期限的要求,确定一个对法院审理案件和当事人提供意见或者 负担规则。《民诉证据规则》第46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可以请求提出新的证据的另一方当事人负担由此增加的差旅、误工、证人出庭作证、诉讼等合理费用以及由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66.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普通程序的,原则上应当在6个月内审结。二审民事案件,对裁定不服上诉的,应当在30天内审结;对判决不服的,原则上应当在3个月内审结。根据笔者已经 没有充分保障当事人的主张权和举证权,造成明显的不公正,依美国《联邦民诉规则》第16条第5款规定,仍然可以被随后发出的命令修改。当然,举证时限制度有程序安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41.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个理由,但是争议是否可以仲裁和争议是否应该仲裁是两码事。 也有学者试图从仲裁条款的解释的角度来论述江苏轻纺公司案中最高法院判决的合理性,认为该案争议的 麻烦。但是,选择这种做法有一个最大的坏处,我们不能忽视,即它对仲裁制度的伤害:当事人签订的仲裁条款因为原告增加了被告人数而变得形同虚设。仲裁协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30.html -
了解详情
是行政处罚单位,普通关税和惩罚性关税有时相差十多倍。海关为了增加罚没额和体现自己打击走私的成绩,鉴定根本不能保持中立和客观。远华案中就出现了就高不 ,起不了量刑指导作用。 量刑通报的指导不同于直接的领导和审判监督,下级法院没有硬性执行的义务,但可以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案件互相起借鉴参考作用。由于其公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14.html -
了解详情
186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就第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抗诉范围的限制。可见,我国对二审程序采取全面审查原则,理论根据是 ,那么只要一旦提出再审要求,就可以实现再审。这实际上是理论的一种误导,在这里所指的主体是一种权利性资格载体,权利是否实现,还需要具备必要条件。所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13.html -
了解详情
。既然是可能,那就是凭法官自由裁量,一个违反法定程序的行为是否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不同的法官肯定会有不同的判断结论。[1](P39) (二)发回重审制度忽视 审事由,第二审法院都可以发回重审,特别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这一模糊的发回事由给二审法官随意发回重审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从而增加当事人的时间、费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597.html -
了解详情
的解释》第121条中所增加的对于当事人提出申请的确属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法庭应当决定不公开审理。 从理论上说,法律或司法解释对被告人接受公开受审的权利 :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非经人民检察院抗诉的二审案件,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开庭审理的例外规定是否合适? 这种情况不实行公开审判,显然既非出于道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41.html -
了解详情
》某某条或者《土地管理法》某某条之规定,判决如下等等类似的格式化表达方式蜻蜓点水般地一掠而过,缺少对引用这些法条的缘由(即问题针对性)以及该法条与裁决 ,显然不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禁止的情形。该案二审法院认为:原审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认定系争土地可以出租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0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