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违反刑事法律规定已构成犯罪所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2.按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来划分有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6] 3.按事故责任人 物体打击、机具伤害、触电、中毒等。无论那种类型,都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相对质量事故,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发生更为频繁和普遍。造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5902.html -
了解详情
当性(即加害行为、第一次现实损害结果、加害行为与第一次现实损害结果间的因果关系)、违法性、有责性(故意、过失)。前两者一般被称为损害赔偿的客观 规范的担责主体也承担相应的纪律处分责任,从而实现责任形式的多样性。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立了玩忽职守罪和滥用职权罪。实践中很多违反组织法规范、滥用组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1214.html -
了解详情
,但投资效益不仅在短期内看不到,即使有,也往往难以说明其中的因果关系。因此,在社会政策领域中,成本效益分析往往并不等于投入产出分析,而要从预防社会风险的角度 中国在很多法律中都有对家庭养老、育幼以及配偶之间相互支持等责任的明确界定,包括《刑法》、《婚姻法》、《继承法》以及《收养法》等。),而政府则只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735.html -
了解详情
,在网络社会中,不论是否存在法律上的规制,人肉搜索都是会有发生的,其中的违法行为也就会有发生。就像有侵权行为法的存在,有刑法的存在, 第三版,第 507 - 509 页。 [9]参见杨立新、梁清:《原因力的因果关系理论基础及其具体应用》,《法学家》2006 年第6 期。 [10]参见新华网2008 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282.html -
了解详情
不同的表现: A类行为与E类客观因素结合发生危害结果时, A类行为是危害结果的唯一直接原因; A类行为与F类客观因素结合发生危害结果时, A类行为是危害结果 益状态说为基础的因果关系结构标准判断,偷税罪只能是作为犯。 2.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持有型犯罪中的一个具体犯罪。我国刑法学界对持有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885.html -
了解详情
,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第8期。 ⑵张付涛: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载《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1期。 ⑶马荣春: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5页。 (23)孔繁丽、何立荣:结果加重犯的构造问题探讨,载《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9期。 (24)[日]前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783.html -
了解详情
的最佳路径,没有必要抽象地讨论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正犯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包括结果归属)是容易判断的。当甲持枪射中被害人心脏导致其死亡时,我们很容易 从文理上说,日本刑法规定的帮助正犯者,并不意味着只是对正犯行为起促进作用。(2)诚然,帮助行为与正犯结果之间不可能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帮助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8805.html -
了解详情
仍在,故我们可从罪过构造上再作深入证立。正如我们所知,刑法中的罪过是由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构造而成。那么,就滥用职权罪而言,其 个独立的罪名即食品监管滥用职权罪和食品监管玩忽职守罪。(24)也就是说,食品监管渎职罪中的因果关系应分滥用职权型食品监管渎职罪和玩忽职守型食品监管渎职罪予以分别讨论。 滥用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6687.html -
了解详情
学者将因果关系分为四种:绝然的因果关系,必然的因果关系,或然的因果关系和偶然的因果关系。⑵可见,在刑法因果关系问题的探讨中,我们总是回避不了条件这个概念及其 ,而是已经被其利用;从主观上看,甲也许应想到乙在情急之中穿越有车辆来往的国道会很危险而没有预见,甲也许已经预见到了前述危险而轻信前述危险不会变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6650.html -
了解详情
有三:公害犯罪的出现、传统的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学说的困惑、统计科学和概率论方法在认知实践中的成功运用。[18]由于公害犯罪的因果关系往往难以用现代 [C].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12. [7]林东茂.危险犯与经济刑法[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15,37. [8]舒洪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18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