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刑事法学那一部分的学问领域。 在德国,以施密特(Eberhard Schmidt)的《刑法中的医师》(1939年)[2]和贝克鲁曼(Paul Bockelman)的《医师的 :《共同研究刑法中的自律和自己决定的趣旨》,[日]梅崎进哉:《自律自己决定权的现代的意义》,[日]齐野彦弥:《因果关系论共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546.html -
了解详情
在于:人们不能对一个不存在的人承担注意义务;证明过失与损伤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困难,允许此类讼案将可能引起一些带有欺诈性的诉讼请求。该规则在20 .L.Rev.,1963,pp.527,534,535. [33]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21、32页。 [34]张明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730.html -
了解详情
的这种最新研究成果能多少有助于我国刑法学对相应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刑罚;刑罚总论;犯罪论体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 【写作年份】2010年 【正文 总论[M].东京:成文堂,2009(新版第3版).237。 {7}藤木英雄.刑法讲义总论[M].东京:弘文堂,1975.128。 {8}松泽伸.违法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25.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规范的确定性不足 刑法规范的确定性意味着法律规定了一定行为与一定后果之间稳定的因果关系,其最大意义在于实现刑法的安全价值,使人们可以根据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趋利避害地设计自己的行为。如果刑法规范没有确定性或确定性不足,那么,刑事法律随时都有可能撩开面纱、露出狰狞面目,吞噬人们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42.html -
了解详情
,为此,构成要件中既包括能从客观方面对行为类型化的要件,如行为、结果、因果关系等,也要包括能从主观方面对行为进行类型化的要件,如故意和过失。 内对决定刑罚轻重和刑罚方法起一定程度的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刑事责任是刑法学中一个具有独立实体意义的范畴,将刑事责任作为犯罪与刑罚的中介,从而建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12.html -
了解详情
为不法,后还击的为合法;第三种情况认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即从因果关系、情节发展、性质转化等方面来分析。[9] 我的观点是不管相互斗殴的 期第33页。 [7]同[4] 第186页。 [8]王汉斌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9]彭卫东 《正当防卫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904.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状态,称之为行为事实。行为事实包括行为、客体、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一些内容,它们是犯罪行为的客观危害的基本载体。(这里的客体 所保护的社会关系,评判哪些行为对社会关系具有破坏作用即社会危害性及危害性的大小。刑法把这些行为类型化,它具有所谓的过滤作用,而过滤作用的具体的操作者是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84.html -
了解详情
组合而成的。在心理要素方面,行为人对其行为性质、结果及行为与结果之因果关系有认识。在规范要素方面,必须足以认定行为人实际发生的心理活动有缺陷,以及 ,责任要素应由以下内容组成:责任能力、责任条件和基于义务意识支配行为的可能性。刑法仅能对具备以上要素的行为期待行为人为合法行为,而行为人不为合法行为,实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00.html -
了解详情
,即共犯者也只对自己的行为及行为生成的结果负责,而对和自己行为无因果关系的结果不负责任。在惹起说内部,由于学者们对共犯的不法是否相对理解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1-192页。 [3]参见韩忠漠著:《刑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1页。 [4]参见[日]曾根威彦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51.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尽管中国当时所发生的很多事情的因果关系并不完全如该学者所言,尽管当时中国在废除旧法统之后自己还没有着手制定刑法,但这并不妨碍前苏联式的 1卷) ,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1页。 〔7 〕陈兴良:《刑法知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序言。 〔8 〕[苏]AH特拉伊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2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