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与主观方面展开,四要件同时具备者则犯罪成立。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对犯罪的认定采取的是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与有责性三段论式的犯罪 那么,在刑法的适用或者解释上,中国迄今为止的犯罪论体系能否被坚持下来,就应当成为问题,或者肯定成为问题。[1](P.1)近年来我国刑法学者纷纷忙于对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62.html -
了解详情
永远都有模糊的一面。于是,需要不断对刑法 的规定作出解释。由此可见,构成要件的明确性显然是由法律规定和解释共同实现的。 犯罪构成本身只是立法者依据 了一种在不利的 情形下也可以长期存在和避免灾难的能力。[8](P251) 从立法技术及法律表现形式上言,中国实行的是成文法,因此,撇开意识形态不论, 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43.html -
了解详情
在舆论上进行颂扬。值得一提 的是,立法者在此次刑法修订中不遗余力地推出无限防卫权,进一步强调防卫人在面临严重 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场合中享有紧急处置权, 乱投医,只会使治安每况愈下。因此,我国刑法的正当防卫制度不利 于对犯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这也是我们提出逆防卫理论的一个深刻背景。 (四)淡化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33.html -
了解详情
方法展开分析,以期推动刑法理论上对非法定目的犯的研究,并促 使司法人员更好地面对和适用刑法分则中的此类犯罪。 一、非法定目的犯是开放性的构成要件 1.封闭与 补充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可以说在我国刑 法理论上是一个付之阙如的问题,几无探讨。理论上通常探讨的是那些法有明文规定的 犯罪之目的。笔者认为,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32.html -
了解详情
形式范围之内,法官均可 将立法者有规定的情形扩张至法律并无规定的情形。[17]第二,为了使对犯罪的处罚 限于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法律虽然明文规定阻却违法 货币都应成 立该罪。这种适用方式显然违背实质正义。由于我国犯罪构成体系在定罪方式上是一种 综合性的、一次性的判断,对刑法的违宪审查制度也尚未建立,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29.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被形式化,并从法律上加以规定。将期待不可能作为超法规的免责事由,会减弱刑法的一般预防效果,导致法律适用上的不平等;同时,免责事由根据法律明确 发起,反映了我国封建统治者的诛心思想。[55]从现代刑法理论的角度看,作用分类法实际上是刑法主观主义在共同犯罪问题上的体现,在刑法主观主义对犯罪论的影响日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72.html -
了解详情
措施均属于欺骗性取证的范畴。但在我国侦查实践中,并没有因为上述侦查措施带有欺骗性因素即完全禁止其使用,相反,在毒品犯罪、走私犯罪和有组织犯罪等侦查领域, 请求公权力救助时,应允许个人对不法侵害者实施反击,以保护自己或他人之合法权利。这是刑法上正当防卫制度的理论基础,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刑事诉讼中的私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19.html -
了解详情
所说的(1)至(6)的分类无法适用于对我国刑法实践的诠释。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刑法体系中,罪过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在所有的犯罪类型中都严格贯彻到底。这也 用于《刑法》第219条第2款。首先,立法者有权在某一具体的罪刑规范中摒弃传统的责任根据模式,而采用其认为合适的责任根据类型。毕竟,立法者才是法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11.html -
了解详情
转向妥当的处罚。这可谓前田雅英教授的实质解释论的实质。 联系到我国的立法与司法现状,笔者更加有理由主张,对刑法的解释不能只单纯强调限制处罚范围,而应当 的但书宣告无罪。然而,立法者规定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时,是以该行为值得科处刑罚为根据的。反过来,解释者、适用者在解释和适用刑法规定的构成要件时,也必须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891.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解释的功能。现代刑事政策研究的基本成果,可以被融会贯通到刑法的适用中来。④ 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国家对公民人身权利的关注,在于立法理念的提升。惟令人惋惜的是 作为完善我国刑法的基本路径,在刑法分则设立与加重情节相对应的减轻情节的规定将是不远的事情。德日及台湾地区的立法例可以为立法者将此类犯罪规定减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