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得侵害他人权利的义务,从而能够起到行为规则的作用。“私人间追究责任势须从‘期待可能性’着眼,只有对加害于人的结果有预见可能者要求其防免,而对未防 该行为涉及某种对世规范的违反为前提,其目的就在建立此一制度最起码的期待可能性,以保留合理的行为空间。”[25]对于尚没有形成权利的利益,在法律上缺乏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82.html -
了解详情
年的短期利用率较多,而典权则多用于15年以上的长期利用。 4. 所有权取得之期待可能性 典期届满后,如果出典人不行使回赎权,或者出典人转让典物所有权时 传贳权禁止流质约款,因此对传贳权人而言,不存在能够取得不动产所有权的期待可能性。 5. 风险负担 在典权的存续期间内,因不可抗力的原因致典物全部灭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900.html -
了解详情
成的复合概念[1](p230),其构成要素有:责任能力、故意与过失、违法性认识、期待可能性。 19世纪后半叶至十月革命前,罪责心理论在俄国成为盛行的理论。这 存在,它不以法院的评价为转移。将由心理事实派生出来的非难(或非难可能性)视为罪责,是不折不扣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展现。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德国学者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996.html -
了解详情
。再如,被告人基于值得宽恕的动机杀害他人的,虽然客观不法没有减轻,但非难可能性明显减轻,完全可能认定为情节较轻的故意杀人。 因此,法官需要根据犯罪的行为、结果等不法要素,以及故意、动机、目的、责任能力、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期待可能性等责任要素,判断被告人所犯之罪是否属于情节较轻,进而决定是否选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9581.html -
了解详情
,对预见能力的判断,归根到底是为了确认行为人是否符合犯罪主体要件的要求,是否具有非难可能性。就预见能力的判断标准来说,以社会上一般人的预见能力为标准来判断行为人 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149页。转引自童德华著:《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6页。 ⒆黎宏著:《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2117.html -
了解详情
,盗用对象的价值高低,盗用行为导致财物价值损耗的程度,盗用期间对他人实际利用可能性的妨碍程度,以及实际消耗价值的数量等因素进行判断。第十,我国犯罪定量的 ,违法性相对较低,而且被害人一般也存在过错,侵占脱离占有物也符合人性的弱点,期待可能性较低;不法领得意思不要说与排除意思必要说认为,只要伴随有占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8892.html -
了解详情
无罪说不以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为指导归纳案件事实,而是大多从刑法的谦抑性、期待可能性、罪刑法定、有利于被告原则、属于道德问题等抽象层面发表看法,不是出于对 需要说明的是,是否占有着存款,取决于是否具有支配存款的实质性权限,而不是处分可能性。本文开头例三中,王志祥教授之所以主张成立侵占罪,是因其认为,李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5413.html -
了解详情
精心设计把民众的权力伪装成各种理论学说例如,注意义务判断的一般人标准说、期待可能性判断的平均人标准说、相当因果关系说、客观归责论中的不被允许 为时,精神处于能够应答规范的号召的状态,心理具有作出规范所导向的行为决定的可能性,且具有一般成年人的控制能力,就可以肯定行为人具有责任。[35] 五、结语 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592.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中通常认为是对行为人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施加无价值判断的非难或有非难的可能性,{6}218而且刑法上的责任与刑事责任基本是同一概念。{6}47在大陆法系刑法 ,责任或有责性是犯罪成立的第三个要件,是责任能力、故意与过失以及期待可能性的复合体。由于主观的违法要素之发现、目的行为论之提倡及社会生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464.html -
了解详情
总结判例,提炼出刑法理论。诚所谓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例如,期待可能性理论,是德国学者基于法官对癖马案的判决而发展、完善的理论;客观 精神的自然的正义对制定法的积极而实在的参与;第二,取决于制定法的形式可能性和生存任务成为自然法的忠实而准确的形式[ 12 ] ( P156)。 一方面,解释者心中必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4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