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迈尔也认为:犯罪构成理论之所以没有在科学界得到必要的澄清,是因为人们没有足够地区分犯罪构成的刑事诉讼上的意义与刑法上的意义。在刑事诉讼中,犯罪构成理论的意义在于, 认识到的事实为基础,不能犯中有无危险性的判断,应以行为人特别认识到的事实以及一般人能够认识到的事实为基础,以行为时为基准,从一般人的立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910.html -
了解详情
的客观归责理论认为,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具有决定刑法责任的机能,而只是划定了刑法责任的最宽广的界限。客观归责的判断根据应当在于,自然进程可以受到自由意志 的正犯,但幕后者也应以间接正犯论;第二,当幕后者利用了直接行为人的不重要的认识错误(例如动机错误、对象错误)时,直接行为人是正犯,但幕后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6739.html -
了解详情
其实,这种简单的类比是错误的,因为即使是对我国犯罪构成的四要件作形式意义的理解,其内涵也与德、日刑法理论中的构成要件(不包括价值判断和责任判断内容 社会生活环境中来考察罪过问题,给罪过的内容增加了期待可能性。 我国刑法贯彻的是规范责任论。首先,我国罪过的心理事实包括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两个方面。根据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5818.html -
了解详情
其实,这种简单的类比是错误的,因为即使是对我国犯罪构成的四要件作形式意义的理解,其内涵也与德、日刑法理论中的构成要件(不包括价值判断和责任判断内容 社会生活环境中来考察罪过问题,给罪过的内容增加了期待可能性。 我国刑法贯彻的是规范责任论。首先,我国罪过的心理事实包括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两个方面。根据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5803.html -
了解详情
中的各犯罪类型为线索加以形式的判断这一点上,毋宁说比其他学说解释的标准更具明确性。[38]其三,我国刑法中的正犯与共犯的功能旨在解决定罪及其间的关系 、教唆犯或者帮助犯。[65]笔者以为,本事案中,丙对被害人是抽象的人这一点而言,在主观上并不存在错误的认识,因而不能否定丙当时具有抑制杀人犯罪动机的规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808.html -
了解详情
中,在形式犯中则只有行为性认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贝林指出了李斯特把故意定义为因果性认识是错误的。 在明知的内容中,大多是日常生活的事物, ,将造成严重后果作为客观处罚条件,在三阶层以外加以讨论,基于客观判断主观判断,然后才是客观处罚条件的判断,怎么可能会存在循环论证呢?笔者认为,将造成严重后果一开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536.html -
了解详情
幼女的认识错误,又由于这种认识错误是客观原因引起的,不能归责于行为人,行为人就无法产生避免违反不得奸淫幼女这一刑法规范的动机。即使行为人事实上与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 行为出罪的标准,使醉酒驾驶行为的出罪化受到犯罪论体系的制约,从而能够从犯罪论体系上检验使醉酒驾驶行为出罪的判断过程。能够使醉酒驾驶行为出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726.html -
了解详情
幼女的认识错误,又由于这种认识错误是客观原因引起的,不能归责于行为人,行为人就无法产生避免违反不得奸淫幼女这一刑法规范的动机。即使行为人事实上与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 行为出罪的标准,使醉酒驾驶行为的出罪化受到犯罪论体系的制约,从而能够从犯罪论体系上检验使醉酒驾驶行为出罪的判断过程。能够使醉酒驾驶行为出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457.html -
了解详情
意识。假想防卫不符合正当防卫的客观条件,但主观上具有防卫意识,因而与偶然防卫正好相反。按照大谷实教授的逻辑,既然假想防卫是法律认识错误(误以为自己的行为 的偶然防卫,则成立犯罪未遂。这多多少少将伦理的判断纳入了刑法领域。 五、结果无价值论的无罪说 对上述各种学说的批判,大体是就意味着结果无价值论的无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730.html -
了解详情
意识。假想防卫不符合正当防卫的客观条件,但主观上具有防卫意识,因而与偶然防卫正好相反。按照大谷实教授的逻辑,既然假想防卫是法律认识错误(误以为自己的行为 的偶然防卫,则成立犯罪未遂。这多多少少将伦理的判断纳入了刑法领域。 五、结果无价值论的无罪说 对上述各种学说的批判,大体是就意味着结果无价值论的无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6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