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但在司法实践中,《解释》中规定的 受到极大关注。对于过失犯实行行为的认定,日本学者认为,与故意犯罪的定型性相比,过失犯的定型性是极其宽缓的。过失犯的构成要件性行为,在具体的事案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451.html -
了解详情
危害性上与作为犯罪具有等价性。综上,间接正犯(利用者)的行为具有实行性。 在刑法理论上,以行为无价值为基础的实行行为是刑法分则规定的构成要件的行为, 。无论利用行为表现为作为还是不作为,都不影响利用人成立不作为犯罪的本质。 ⒂张明楷:《未遂犯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60页。 ⒃李永升:《刑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6555.html -
了解详情
说太过抽象,⑽若为后者,则承认广义的法益概念没有意义。其二,在犯罪论中讨论的法益问题,不论是属于构成要件或是违法性的范畴,均是从狭义的法益 在对于生活利益还未遭到现实侵害或危险状态还未出现之前予以前置性保护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对该类犯罪的构成要件行为在刑法中通常描述得十分具体和明确,一旦行为人的行为符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8326.html -
了解详情
所要保护的法益,从而使刑法规定该犯罪设立该条文的目的得以实现,这就是目的解释论。特别是对于实质解释论者来说,对构成要件要素的解释必须以法律规定的保护法益 未得逞,不是单独地无法益侵害。笔者赞同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⑾即实行行为没有齐备构成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为未遂。犯罪结果说可以较好地论述结果犯的未得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5391.html -
了解详情
即便被害人不关注,被告人也不可能不在乎。再者,准确阐释各罪的构成要件,清晰界分此罪与彼罪,也是罪刑法定主义的要求。故而,明确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关系, 否认竞合的存在。[32]这种观点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如何解释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认为不可能存在法条竞合关系的,无非是先有结论后再论证罢了。例如,就诈骗罪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040.html -
了解详情
明楷教授为代表。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之间进行了许多针锋相对的研究。 形式解释和实质解释本是德日刑法理论有关犯罪构成要件解释的争论,其中,形式解释认为 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34335页。 (33)[日]前田雅英:罪刑法定主义与实质的构成要件解释,载《现代刑事法》2001年第l号,第31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0357.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说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罪量判断应当是在共同犯罪判断之后的阶段进行的。 而在我国刑事立法中,罪量要素经由立法、司法解释成为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如此, 减轻或免除处罚);而单位乙因未达到该罪单位犯罪的罪量标准,不论在共同犯罪中起怎样的作用,都不能论以犯罪,只有交由海关行政处罚(第二阶段:罪量要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6030.html -
了解详情
图书并进行销售,即可以获得非法利润。间接营利目的,是指行为人实施完毕刑法规定的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并不能直接获取利润,尚需要行为人或者第三人实施其他行为才能 要素,正确认定该要素对于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都具有积极意义。 ⑶张明楷:论刑法中的以营利为目的,载《中国刑事法杂志》1995年第4期。 ⑷高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728.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交付(处分)行为是诈骗罪的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⑻ 在表述上,以前的日本刑法理论一直表述为处分行为,后来由于1995年日本刑法修正将第246条使用了交付财物 陷入错误。(27)果真如此,在案例5中,甲在谎称借手机而实施诈骗行为时就是犯罪的着手,当乙被骗将手机借给甲时,甲可能因此而成功逃逸占有手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830.html -
了解详情
处罚原则。 共行性共犯,是指以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实行行为作为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的犯罪。例如,《刑法》第236条第3款第4项规定的作为加重犯罪构成的二 ,分别设置了相应不同的法定刑(a与b)。在此,就罪刑单位横向而论,A与a及B与b的罪刑单位均指向首要分子或积极参加者各为一人的情形;从罪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3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