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言,肯定者主要认为,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死刑只剥夺生命权,罪犯的其他权利不受影响,故死刑犯的生育权应受认可与保障。而反对者中,有人认为对 之权利与自由,并符合民主社会中道德、公共秩序及一般福利所需要之公允条件。罪犯由于其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对子代难以履行完整的抚养和教育义务,将不利于子代的健康成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55.html -
了解详情
一、问题的提出:风险社会的客观存在与刑事法的作为义务 (一)风险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特点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西贝克指出:当代社会学研究表明,工业 法规、国家环保法规视而不见,继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将这种心态解释为间接故意亦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应有之义。正是在这个理念的支撑下,2009年9月11日,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69.html -
了解详情
轻的质疑[2]。有学者甚至认为,法院经过重新审判,除了继续在定罪问题上远离罪刑法定原则以外, 还在量刑情节的认定、刑期的改判以及量刑程序的组织等方面滥用 影响而陷入非理性的状态, 与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法意并非总是一致。公众并非法律专业人士, 他们对刑事案件的立场和观点建立在传统的道德情感以及朴素的是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569.html -
了解详情
定【写作年份】2010年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风险社会的客观存在与刑事法的作为义务 (一)风险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特点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西贝克 、国家环保法规视而不见,继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将这种心态解释为间接故意亦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应有之义。正是在这个理念的支撑下,2009年9月11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18.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论的);或是人的认识及其能力(认识论的);或是一种理想目标,评价尺度和道德良知(价值论的)。各个部门学科在讨论其域内的理性时,恐怕无法忽视哲学上 搁其应享有之权利与公正裁判。[57] 这些规定使英国人的人权在法律形式上得到了保护,奠定了罪行法定的思想基础。 现代意义上的罪刑法定原则的法律渊源是法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59.html -
了解详情
的,比如在漏洞补充上,民事法律上无法律可采习惯法,可以类推,刑事法律上由于罪刑法定禁止类推和排斥习惯法,但需注意的是,允许或禁止习惯法和类推在两个部门法的 思维即在法律实务中演化为理性指导乃至融入实践了。法乃实践之知,作为一种与道德原则紧密联系的实践理性,其就必然能把也需把法学学术和实务链接起来,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329.html -
了解详情
追究刑事责任,从而有利于实现对公民人权的保护。首先,我国现行刑法将罪刑法定原则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受罚”。我国现行刑法中没有 其根本利益及当前利益。道德的做法是在病人同意的前提下解除病人的痛苦,而不是采取徒劳无功的办法去增加病人的痛苦。传统的医德只讲义务,而现代医德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38.html -
了解详情
注:恶意志包括,有意实施危害行为、希望或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恶意,以及违反注意义务造成危害结果发生的恶意。)根据自由意志论的主张,否认意志的自由,或者否认行为 3.罪刑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客观主义是将犯罪与刑罚作为法律现象来讨论二者关系的。在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原则下,犯罪对刑法具有约制性。犯罪是刑罚适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05.html -
了解详情
之上。特别是在犯罪存在被害人的情况下,更应当严格依照罪刑法定原则,因为人们必然会考虑:在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谁是弱者?谁更需要“人道主义”、“人文关怀”? 回顾。”“道德上或许有‘以德报冤’或者‘将功补罪’的鼓励之举,但非刑法应取之道。”[32]刑事法治的人道主义不应以破坏司法公正,破坏罪刑法定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74.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以事前设定的法律规范(罪刑法定)为前提,不能以不甚明确的、有待论证的规则来追究人的刑事责任。并且,习惯、常识以及道德规则,不具有法律规范的 具有填补空白犯罪构成的作用。这严重地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要求。那么,是否可以认为单位的规章制度在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注意义务时没有任何作用呢?也不是。如果单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3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