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简称2004年12月知识产权刑事司法解释(一))第16条规定:明知他人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而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许可证件, 上的。 这种理论的特点在于,将商业秘密主要视为竞争优势而不仅仅是一种无形财产,因而侵权行为违反的是公认的商业道德准则,保护商业秘密则是出于公平交易的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55.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这是贪污罪区别于盗窃、诈骗、抢夺等侵犯财产罪的重要特征。 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行为人利用其职责范围内主管 为己有,也可以是行为人希望将公共(国有)财物或非国有单位财物非法获取后转送他人。另外,贪污罪不以特定的犯罪动机为其主观方面的必备要素,只要行为人故意实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07.html -
了解详情
按照《意见》所言的抢劫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财产权利,又侵犯人身权利,抢劫他人信用卡,只造成他人轻微伤,又未使用的情况也应当是犯罪之不成立 抢劫罪。如果行为人抢劫信用卡后在使用过程中被当场识破的,则该行为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应当以信用卡诈骗罪(未遂)论处。当然,抢劫罪的客体问题目前仍存在诸多争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14.html -
了解详情
入户盗窃)进行刑事责任上的梯级区分,也同样是基于被害人的考虑。随着被害人保护财产的警醒程度的提高,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也被逐级加重[9](P.573)。在加重盗窃 的判断,由此而否定了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在被害人承诺中,只要其实践方式没有侵犯他人或社会、国家的权益,被害人作为法益主体有权自主支配相应的权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983.html -
了解详情
、支付金钱, 并可以对债权进行处分(如放弃、转让等) 。《法学词典》对财产一词也解释为金钱、财物及民事权利、义务的总和。根据《法学词典的 的结果, 而是恶意利用证据规则的结果, 并认为行为人是通过侵犯正常的审判活动这一客体, 从而实现对他人财产权利的侵犯[ 7 ]。该论者还引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通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32.html -
了解详情
、支付金钱, 并可以对债权进行处分(如放弃、转让等) 。《法学词典》对财产一词也解释为金钱、财物及民事权利、义务的总和。根据《法学词典的 的结果, 而是恶意利用证据规则的结果, 并认为行为人是通过侵犯正常的审判活动这一客体, 从而实现对他人财产权利的侵犯[ 7 ]。该论者还引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通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35.html -
了解详情
必然会给法院的审判活动造成一定的干扰和障碍,其对正常审判活动的侵犯是必然的,而对他人财产权利的侵犯却只是或然的。换言之,诉讼欺诈必然侵犯法院 之列。 最高人民检察院2002年10月24日《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伪造证据骗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307.html -
了解详情
论处.其理由是:寻衅滋事罪在破坏公共秩序的同时,会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财产权利,但这绝不可能占主导的,决定性的地位.如果行为人的目的是给 和敲诈勒索罪等相关犯罪而言,寻衅滋事罪是一个堵截性罪名(或称兜底性罪名),即:侵犯社会秩序的行为如符合各相关犯罪的犯罪构成,就按各相关犯罪定罪处罚,只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70.html -
了解详情
精神损害赔偿,但是参见相关立法背景说明可知,{2}(P95-99)该法条中之他人仅限于自然人。 (二)否定法人享有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观点 精神损害只限于受害人 的价值判断的危险;并且人格权损害理所当然可以是应当被补偿的非财产上损害,侵犯法人的非财产上利益,就正属于此一范畴。 在德国,接受上面这一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66.html -
了解详情
辩护人的主要依据是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一个司法解释,即《关于对设置圈套诱骗他人参赌又向索还钱财的受骗者施以暴力或暴力威胁的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 是侵犯国家对国有公司、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制度,而是直接侵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因而,其行为与贪污罪的主客观事实特征在实质上具有该当性。从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5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