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条就是我国正式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依据。 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 出版社 1998年11月版。 6.杨立新、王利明 《侵权法论》 法律出版社 1996年12月第一版。 7. 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651.html -
了解详情
的可能性,甚至排除了被害人在刑事案件审结后单独就精神损害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的可能性,本人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由于民事部分和刑事部分一并审理 以后再审理民事部分。这种设想有没有法律依据呢?本人认为可以找到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520.html -
了解详情
》自1994年正式通过,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其关于精神损害救济的规定,只见于第三十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对依法确认有本法第三条:(一) 赔偿范围,为公正司法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我国的民事司法实践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已得到重大突破。该司法解释被我国法学界和司法界誉为继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实施以后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5.html -
了解详情
制造虚假或歪曲事实,或者故意隐匿事实真相,使表意人陷入错误而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在实践中,对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 问题的请求,没有法律依据,因而不予支持。丘建东在向西城区法院的起诉中,没有提出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精神损害赔偿金问题的规定,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16.html -
了解详情
的生产者、销售者违反了上述要求,给用户、消费者造成损害而应依法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其中,承担民事责任分别指承担产品瑕疵担保责任 赔偿比较研究 (一)关于损害赔偿的范围 美国《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规定损害包括财产损害、人身肉体伤害、疾病和死亡以及由此引起的精神痛苦或情感伤害。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5.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第10条第4款也作出类似规定,都明确否认了法人或其他组织存在精神损害问题。然而,这种规定在理论上不无疑问,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具有生物学上的 陷入精神痛苦,要求加害人通过财产赔偿方式予以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三、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法学界一直众说纷纭。罗马法早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98.html -
了解详情
未经当事人同意非法披露他人隐私,造成他人名誉贬损的,按照侵犯名誉权处理,就是借助名誉侵权的法律构成要件,对隐私受到侵害的情形给予间接保护。之所以采取间接保护方式, 的规定在价值导向上符合世界潮流,也有其理论上的依据。五、关于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问题许多人关心精神损害到底应当怎样赔、赔多少?《解释》公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63.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之内,并没有超出司法解释规定的范围,只是说法不准确而已。三、关于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中的几个具体问题(一)关于“其他人格利益”“其他人格利益”这个概念 而丧失效力。其次,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不是规定民事权利的法律,凡是关于民事权利内容和民事权利保护的问题,都必须依据民法的规定处理。换言之,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31.html -
了解详情
.2d1489,1507(10thCir.1990)。)。这表明美国法中惩罚性赔偿的运用确与替代精神损害赔偿有关。第二,侵权行为法尽管可以对人身伤害提供补救,但在 赔偿。这一规定对于侵害他人的身体构成伤害罪的情况下,为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就是说,犯罪行为人在承担刑事责任后,只要因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15.html -
了解详情
的买卖行为发生于1961年,所以应适用当时的法律、政策。1961年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关于解答房屋纠纷及诉讼程序等问题的批复》第一条中规定:“房屋代管人, 承担赔偿责任,判决的法律依据如果还增加民法通则第117条则更为妥当。民法通则第83条规定,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