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毫无意义,反而是多此一举。从此意义上看,我国当前有关帮助犯的因果关系的理解,近似于德日刑法学中的因果关系不要说。 但是,在我国 刑法通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11617页。 [1]黎 宏.刑法总论问题思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马克昌.犯罪通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0732.html -
了解详情
要求。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德国刑法学家梅兹格指出:条件论在刑法学中也是唯一的因果关系理论。[4] (二)域外学说之论说争点--规范判断 根据 三章为Rechtsfolgen der Tat。我国学者徐久生教授将其分别译为犯罪和犯罪的法律后果(参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刑法典》,徐久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835.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要求。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德国刑法学家梅兹格指出:条件论在刑法学中也是唯一的因果关系理论。⑷ (二)域外学说之论说争点规范判断 根据条件说 三章为Rechtsfolgen der Tat。我国学者徐久生教授将其分别译为犯罪和犯罪的法律后果(参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刑法典》,徐久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75.html -
了解详情
甲此前半小时曾有超速行驶行为,但该案中的因果历程并不能满足禁止超速这一保障他人生命健康之安全的注意规范的保护目的,其行为与他人死亡结果之间不具有 ,但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刑法理论对类似上述案件往往没有结合交通过失犯的本质及其如何理解适用加以解释,而仅仅作为客观构成要件内容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而且分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71.html -
了解详情
基于事后的意思联络而共同实行犯罪,让后行为人对自己参与之前的行为及结果承担责任,也有违刑法中的个人责任、行为责任原则;现在完全犯罪共同说不再得到支持,以此为 责任的一般原则,不应让行为人对与自己行为没有因果关系(因果性)的结果承担责任。参见[日]西田典之:《刑法总论》,弘文堂2006年版,第316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61.html -
了解详情
自杀的行为,使程鹏才行为与死亡后果的因果关系链中断了,按刑法因果关系论通说,两者之间不存在法律意义的因果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一审法院一方面认为程鹏才明知自己 行为承担责任。程鹏才递送农药给柯珍英后,是否喝下农药是由柯珍英决定的,如果她喝下农药导致死亡,按一审法院观点程鹏才即构成故意杀人罪,如果她放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573.html -
了解详情
,但由于不具有任意性,只能作为未遂犯处罚。 设例3中,E的脱离行为切断了与D脱逃行为的因果关系,成立共犯的脱离,加之具有任意性,作为中止犯处理。 设例 条规定的未遂包括障碍未遂和中止未遂,障碍未遂就是我国刑法中的未遂,中止未遂就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中止犯中着手后中止的情形。在本文中,若不做特别说明,未遂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150.html -
了解详情
基于事后的意思联络而共同实行犯罪,让后行为人对自己参与之前的行为及结果承担责任,也有违刑法中的个人责任、行为责任原则;现在完全犯罪共同说不再得到支持,以此为 责任的一般原则,不应让行为人对与自己行为没有因果关系(因果性)的结果承担责任。参见[日]西田典之:《刑法总论》,弘文堂2006年版,第316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130.html -
了解详情
虽然在字面上没有写明事故责任就是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所认定的交通事故责任,[3]但是事实确实如此。因为,一方面,依照2003年10月28日 认定犯罪是实现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途径。交通肇事罪的实行行为是交通肇事违法性的主要体现,在交通肇事罪认定中居于中心的地位,而因果关系是对所造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5355.html -
了解详情
国归结为事实根据,并在这一层面上论及因果行为论、目的行为论、社会行为论与人格行为论,由此得出结论:刑法中的行为不仅系客观的存在,也系主观的存在;不仅是 了构成要件的实质化。此后,罗克辛又进一步地提出客观归责,在对构成要件的行为、结果及其因果关系作形式判断的基础上,再通过以是否创设法律所禁止的风险为核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4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