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的地浏览并实施具体行为的行为才符合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中的主观要件。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希望达到的危害社会结果的主观反映[31].国外一些 犯罪与刑事立法(下篇)-遏制网络犯罪:法律尚待完善》,《检察日报》,2003-7-413、马文秀、梁晓林:《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及其防治对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28.html -
了解详情
出一些特点。该规定在犯罪主体、客观方面、“贿赂”内涵以及预防对策等方面都值得我们进行一番思考。根据刑法规定,我国受贿罪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当然也不 的合法性基础。受贿罪就是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危害严重、影响恶劣。因为它侵害了国家公务行为的廉洁性、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在我国反腐倡廉、严惩腐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11.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学概念,即其除了已由刑法规定为犯罪的严重危害社会行为外,还包括犯罪学家所探究的宜视作犯罪来研讨其生发过程及其对策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一)犯罪学意义的 。而要打通或穿透整个系统,光有工具、没有高技能的方法又难行通。因而,对诸如此类的网上不法行为的立法绳禁模式,值得刑事法理界、刑事实务界预前调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20.html -
了解详情
信息网络举报中心,负责对相关网站进行巡查,发动上网者举报有害信息和网上违法犯罪行为。四是大力培养反计算机犯罪人才,将反计算机犯罪人才充实到网络警察队伍中 )加强与完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立法。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技术、管理必然有漏洞,所以还要进行法律控制。我国已出台的法律控制手段主要有刑法、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84.html -
了解详情
(1)《刑法》第14条第4款关于对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无责任年龄人必要时由政府“收容教养”的规定;(2)《刑法》第15条关于对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 决定》作出犯罪规定;后者可作照应性立法规定。值得强调的是,实施了相当于刑法上的犯罪行为的精神病人,不属此列“强制”治疗的对象,而应为医疗监护处分对象。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75.html -
了解详情
1)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被不起诉人的行为事实上触犯刑法。(2)犯罪情节轻微,主要是指,虽已触犯刑法,但从犯罪动机、手段、危害后果、犯罪后的态度等 其改过自新,在此法定犹豫期间,如无特定法定事由发生,则期间过后不再执行原判刑罚。立法上,又将其称作缓刑制度。19世纪中叶意大利著名刑事实证学派学者龙勃罗梭对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8.html -
了解详情
本文的写作也多少有些在“赶潮流”;不过,回应时代潮流当是学术研究特别是法学领域的对策性研究之重要特征。而本文也尽可能在热点讨论之外,回到纠纷解决、法律改革 或严重影响交通、治安秩序或党政机关工作秩序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3)发生在单位内部的表达共同意愿的聚集事件,尚未发生行凶伤人、扣押有关人员或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6.html -
了解详情
组织犯罪,根深蒂固,危害严重,尤其是黒金政治,已成为台湾社会肌体的毒瘤。台湾当局对打击有组织犯罪也做了不少的努力,从立法中可见一斑。 台湾地区刑法第154条有关于 相关规定处罚。可界定为入境从事黑社会活动罪。该款原条文为犯前两款罪又有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首先其关于数罪并罚的规定实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6395.html -
了解详情
修订后的刑法在1979年刑法及相关立法解释的基础上大大地拓展了涉及税收违法行为犯罪化的范围,并在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专门规定了危害税收征管 将税收犯罪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全面分析该类犯罪的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基本状况,深入探询防治税收犯罪的刑事对策。 其次,税收犯罪属于行政犯。行政犯是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5438.html -
了解详情
暴力的受害人遭受严重侵害,但在立法中保护不足,司法机关不愿意介入。对这两种暴力行为的重点研究,有利于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真正解决家庭中存在的暴力 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庭暴力的危害性。虽然我国的新刑法制定了针对家庭暴力的条文,但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司法资源主要集中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暴力犯罪和经济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3711.html -
了解详情